“有一个人叫肖逸,他现在是秦江日报社社务委员,也是副厅级。当过四水记者站站长、后来回去后,当总编室副主任,主任。
他对新闻工作相当熟悉。还与省内各家媒体、央媒驻省记者站也非常熟悉。我觉得他比较合适。”
我想不到隆书记说:“你还有这么一个朋友,怎么平时没跟我说过?”
我说:“这个人,我还要做思想工作。他在报社嘛,个人地位和收入都可以。来不来我们这种落后地区,我也不能打包票。”
隆书记对我笑了一下,暗示道:“你要跟他说长远一点嘛。”
这句话,意味深长。
我只笑了笑。
他滚了一支烟给我,同时把打火机伸过来。
我吸了一口,说:“如果您有合适的人选,我就不去找他。”
隆书记说:“没有,我就是请你推荐。这样的人最合适了。放你几天假,你回江左找找他。”
我说:“好吧。”
我们的谈话结束。
回到办公室,我必须把思路清理。
第一,隆书记来了三年,再干两年,他就想离开。所以,他一定要把工作干得风风火火,有成绩,在他手里把蒙达的经济上个台阶,就可以【地改市】。
【地改市】,说明他工作干得特别好,有望升为副省级。因为改变一个落后地区,他的声望会如日中天。
其次,他也看中了,金专员走后,就是我来当专员。当了专员之后,就是当书记。蒙达以后就是我主政。提前让我布局人事,我会感谢他。
我对他心存感激,以后,我们的关系就非常融洽。他在蒙达,我就会成为他的马前卒。
他想走,也可利用我与颜省长的关系。
总之,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领导,跟我师父下棋一样,每一步都深思熟虑。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肖逸会来蒙达吗?
在秦江日报当个副厅级,不像地市,只要业务上表现突出就容易上。所以,他年纪轻轻就上去了,但是,上去了就似乎更难进步。
想要在报社成为正厅级,非常之难。
想到这里,我当即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一会儿,他才接通。
我说:“这些年联系得少了一些,我到边远地区去了,你就把我抛弃了。”
他笑了,说道:“这些年,我们联系确实少了些。你也工作忙嘛,这里调到那里,特别是去了蒙达,更是忙得不见人影。”
我说:“明天回来,见个面,好好喝杯茶。”
他笑道:“行啊,我也想跟你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