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口漏出的粟米落在雪地里,瞬间被饥民抢食殆尽。
有个孩童甚至因争夺被践踏致死,鲜血把雪地染成蜀锦的纹样。
“饥民如干柴,纵不自焚,亦当焚人。”
曹叡将灯影照向宫外,万家灯火在雪幕中明明灭灭。
“北伐便是将那火引向中原。”
曹叡也知道国内在闹饥荒。
但问题是,不是曹魏政府不想救济灾民。
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内是真的没米。
那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让邓艾继续北伐了。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永远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方式。
而魏国虽然缺粮食,有人要饿肚子。
但再怎么饿,也饿不着达官贵人。·
此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
半月后,
大军开拔那日,成都西郊的粥棚突然撤去三口。
饿得眼绿的流民围着运粮车哭嚎。
忽见军中分出支小队,将几十袋掺了麸皮的军粮抛向人群。
趁着饥民争抢,辎重队迅速穿过混乱的官道。
邓艾在点将台上看见有个妇人抢到半袋粮,自己舍不得吃先喂给孩子。
那孩童咽下时竟活活噎死在她怀中。
老将铁盔下的喉结滚动数次,最终挥鞭指向北方:
“进军!”
几乎同时,洛阳皇宫的暖阁里。
老皇帝刘备正拈着蜜渍甘蔗观赏蜀锦。
新进贡的云纹锦在灯下流转异彩,老内侍谄笑着禀报:
“魏地粟价已涨至每石三贯,民间多刮盐碱土为食。”
“曹阿瞒若见子孙困守西陲,不知作何感想。”
汉帝闻言轻笑,却见侍立在侧的诸葛亮蹙眉凝视着西南舆图。
案头烛火噼啪爆响,将锦江的轮廓映得如同裂罅。
诸葛亮心存仁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希望战争波及到百姓的。
因为诸葛亮就曾作为普通老百姓,亲身经历被战争波及受到伤害。
那得追溯到三十多年,那时候还是曹操一伐徐州之时。
诸葛家被迫举家搬迁至荆州避祸。
如今,诸葛亮通过布局,实现了对魏国的经济封锁。
造成了蜀地的大饥荒。
这饿死了许多百姓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