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往往为自己的主见与李翊主见一致之时,而暗自高兴。
因为在他的视角里,李相爷是天下奇才。
自己的主见如果与李相爷相悖,那一定是自己思虑不周。
所以在太子党一事,诸葛亮甚至都没来得及思考到底谁是最佳人选。
便直接先入为主的支持刘禅了。
因为李翊支持刘禅,所以他便下意识支持了。
不止诸葛亮如此,
朝中许多太子党皆是如此。
与其说是太子党,不如说是李氏党羽。
只有跟着李相爷走,他们才有汤喝有肉吃。
李翊摆手打断道:
“……你且宽心。”
“今日局面,早在老夫算计之中。”
“可越王毕竟日渐得宠。”
“这样也挺好。”
李翊轻笑,“阿斗那孩子,若无人在旁鞭策,永远不知进取。”
“总不能事事都要老夫这个行将就木之人替他兜底。”
诸葛亮恍然:
“相爷是要借越王激励太子?”
“玉不琢,不成器。”
李翊目光深远,“太子仁厚,缺的正是这份危机感。”
“如今有越王在侧,他若还想守住储位,就该学会如何为君。”
诸葛亮沉思片刻,终于展颜:
“……亮明白了。”
“只是不知……亮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你是当朝首相,自当行首相该行之事。”
李翊重新坐下,递过那片一直被推拒的甜瓜。
“治国安邦,选贤任能,这些不都是你分内之职?”
诸葛亮双手接过,终于尝了一口:
“果然清甜。”
“甜瓜要趁鲜吃,国事要顺势为。”
李翊意味深长地说:
“记住,无论将来谁继大统,你诸葛孔明都是我大汉的擎天之柱。”
这时,老管事在门外禀报:
“相爷,宫中来报,陛下召越王入宫侍疾。”
诸葛亮神色又显忧虑,李翊却淡然道:
“知道了。”
待管事退下,李翊对诸葛亮道:
“看来陛下今晚又睡不安稳了。”
“孔明,你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