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TXT > 第356章 年少莫愁前路险等闲逆水寒关更将望眼付天宽(第15页)

第356章 年少莫愁前路险等闲逆水寒关更将望眼付天宽(第15页)

他宁愿相信外姓人,也不愿相信自家人。

对待宗室——尤其是近支宗室,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曹氏诸王在此原则下,简直动弹不得。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等到高平陵之变时。

曹魏远支宗室中,能够寄以重任的人已经凋亡殆尽。

剩下的人,完全起不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宗室成员不管在个体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没有能力胜任当时复杂的环境和变局。

从曹叡托孤于曹爽时的纠结,再到曹爽在高平陵之变的拙劣表现。

以及后来曹魏皇室对于司马氏的反抗,几乎都没有远支宗室的任何身影。

而这些人,在制度设计中,本来应该是国家的支柱。

都说魏晋朝是给世家大族卖钩子。

但至少在曹操一代,他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底线。

那就是重用夏侯曹,通过扶持宗室来与世家形成抗衡。

使得国家大权不至于完全落入世家大族手中。

即便曹操到了川蜀,让渡了部分权力给本土豪族,这个原则依然不可撼动。

可曹丕的想法不一样。

他认为这些叔叔伯伯、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

他必须扶持自己的心腹起来,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为此他不惜把权力大量让渡给世家。

自废武功,废掉了不少曹氏宗族。

如果问,司马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崛起的。

那毫无疑问,就是在曹丕一朝开始壮大的。

曹操推行“唯才是举”,其实就是变相的打压世家。

而曹丕为了更好地投入世家怀抱,推出九品中正制这种有利于士家的制度。

正因为有利于士家,所以曹丕才更好将之拉拢,收买人心。

待吴质退下后,曹丕独自立于庭中,夜风吹动袍角。

他望着星空,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诸叔父子建”

“莫怪子桓心狠,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

……

(此为上庸三郡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