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正文目录_九二书院 > 第339章 设立内阁群相并治(第8页)

第339章 设立内阁群相并治(第8页)

“分置左相、右相辅政。”

“然后于左相、右相之下,设置九相。”

“分为户相、兵相、刑相、工相、礼相、农相、商相、监相、学相,共九人。”

嘶……

刘备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仔细思考李翊这项提案。

“听爱卿所言,此岂非与三公九卿类似?”

“只是换了个称谓?”

虽然刘备对李翊提到的什么兵相、户相、礼相这些新兴概念感到陌生,但当了统治者这么多年。

大致也能理解这几相的概念。

这不就是三公九卿换了个名称吗?

虽然具体的职能范围可能有偏差,但绝对是大同小异。

可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个内阁出来呢?

李翊也知道刘备不能理解,事实上他要搞得内阁,就不是本时代人能够理解的。

于是,便耐心地,深入浅出地为刘备解释:

“陛下误会了,臣非是要取代原来的三公九卿、四方将军。”

“正如臣适才所言,内阁他独立于朝中,与众公卿无干。”

讲到这里,刘备也察觉到了一丝古怪。

李翊的内阁明显是要和九卿争权的,如果独立出去,具体权力该怎么分?

“爱卿可为朕详细言之。”

“譬如这户相一职,他主掌全国的户籍、赋税、钱粮调度,审计官府开支等职能。”

刘备连忙打岔道:

“若户相为此,令大司农何为?”

大司农其实干的就是户部尚书的活。

按李翊这个意思,你内阁户相掌管了财权,那我大司农干什么?

如果是户相平替大司农,又何必留下这个虚职当摆设?

这岂不是白白浪费政治资源吗?

两个岗位明显是有职能冲突的。

李翊当即开口解释:

“地方赋税仍然由大司农负责征收。”

“而内阁户相只负责制定税率、审计开支。”

“待章程定下之后,由大司农负责执行便可了。”

刘备点了点头,如此一来大司农与户相的职能确实是不冲突了。

但仍然觉得有些地方不对。

具体是哪里不对,刘备又暂时说不上来。

因为李翊刚刚提出的,正是三权分立。

户相掌握了立法权与司法权,而大司农则只拥有行政权。

三权虽然分工不同,但立法权是根本依据。

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均需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也就是说,李翊的提案让内阁掌握了最为重要的立法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