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尚书若是没吃,府中还有热粥,不如再用些?”
“不必了,我在家中已经吃过。”
窦静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孟周三人,赞许道:“三位郎君昨日在殿试上的表现,陛下赞不绝口,日后到了任上,可要好好做事,莫辜负陛下的期望。”
孟周三人连忙应下,语气里满是郑重。
几人正说着,就见温柔和李恪从后院走出来,李泰与李佑跟在后面,一脸不情愿的模样。
窦静见了三小只,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见过汉王殿下、卫王殿下、楚王殿下。”
李恪停下脚步,微微颔首:“窦尚书有礼。”
李泰和李佑也收起不满,规规矩矩地还了礼。
窦静直起身,看着三小只笑道:“三位殿下少年英姿,又拜师高阳县子,日后定是大唐的栋梁。”
他这话不偏不倚的夸了一番三小只,又没有显的刻意对那个好。
毕竟他这样地位的人,说的一些话,很容易被人解读。
“你人不错,眼光也好。”李泰毫不犹豫的收下了窦静的夸赞。
李恪什么都没说,只是冲着窦静点了点头。
他这模样,倒是让窦静有些意外。
‘都说汉王年少沉稳,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只是可惜了,他非嫡非长,又是前朝血脉。’
窦静心中所想,却神色如常。
一番客套的寒暄后。
周福来报,已经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温禾便询问窦静:“窦尚书,我等不如早些去?”
“也好也好。”窦静笑着点了点头。
一行人便朝着府门走去。
刚到门口,就见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从远处驶来。
与此同时,对门应国公府的朱漆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武士彟身着一身藏青色常服,腰束玉带,正迈步走出来。
他本是打算出门拜访旧友,刚踏出府门,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对面,脚步猛地一顿,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只见高阳县府门口站着好几人,其中赫然有个身影竟是现任民部尚书窦静!
武士彟心中满是疑惑,却也不敢怠慢,连忙整了整衣襟,快步上前。
走到近前,武士彟第一时间朝着三小只躬身行礼,语气恭敬:“见过汉王殿下、卫王殿下、楚王殿下。”
李恪微微颔首,率先还礼:“应国公不必多礼。”
李泰和李佑也跟着点头,齐声说道:“应国公有礼。”
见三小只还礼,武士彟才直起身,转向窦静,脸上露出几分熟稔。
他早年曾任工部尚书,虽与窦静分管不同部门,却也是同朝为官的旧识。
“窦尚书,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前几日听闻民部忙着筹备秋收事宜,未曾想竟然还能在此相遇,早知道老夫该扫榻相迎。”
窦静连忙拱手回礼,语气带着几分谦和。
“见过应国公,托您的福,一切安好,秋收之事关乎民生,不敢懈怠,您当年在工部主持修缮漕运、督造粮仓,可谓是造福大唐啊。”
“不过是些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