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远东、乌拉尔、新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构建起来的销售网络。
其渗透力和执行力,根本就不是别列佐夫斯基那套相对传统和集中的“罗格瓦茨”模式所能抗衡的!
那些与远东贸易合作的中国和苏联商人,仿佛无数根细密的毛细血管,深入到了这片广袤土地的每一个角落,疯狂地吮吸着市场对汽车那近乎饥渴的需求。
如果不是汽车定价本身就是一个不低的门槛,卡丹尼科夫甚至觉得,会引发一场全民抢购的狂潮!
而近期苏联国内的局势变化,更是为这把火添上了大把的干柴。
就在1月22日,戈氏通过电视向全体苏联人民宣布,面值为50和100卢布的1961版旧钞即刻停止流通,兑换期限仅有短短三天(1月23日至25日),且每人限额兑换1000卢布。
理论上,超出的部分需要在此后通过复杂手续在专门机构办理,前景渺茫。
这一堪称抢劫式的“帕夫洛夫货币改革”政策,瞬间在全苏境内引发了巨大恐慌和混乱。
所有能兑换新旧卢布的银行和储蓄所门前,都排起了绝望的长龙,为兑换限额而发生的争吵和斗殴屡见不鲜。
最悲惨的是那些当时正在工作岗位无法脱身的人,几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财富瞬间缩水甚至化为乌有。
无数人失去了他们靠诚实劳动积攒下的几千、几万卢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卢布的信用几乎一夜崩塌,民众中对持有纸币的不信任感疯狂蔓延。
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里的卢布现金,尽快换成任何能够保值的“硬通货”——食品、黄金、外汇……
以及,汽车!
因此,这最后半个月,无论是罗格瓦茨还是远东贸易,他们的汽车销量都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几千辆的提货量,或许,真的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这一点,卡丹尼科夫比谁都清楚。
因为他深知,帕夫洛夫这场货币改革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强行回笼居民手中持有的天量现金,试图缓解灾难性的消费品短缺,稳定岌岌可危的现金流通,降低财政赤字,遏制恶性通货膨胀。
而作为“汽车联盟”的股东,他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能从这场由国家主导的“财富再分配”中,攫取多少惊人的果实!
这些汽车,联盟以出厂价(约3500美元辆)卖给两家。
但这两家对外批发的价格,普遍在7000美元以上!
一辆车,就是整整一倍的毛利润!
一千辆车,就是三百五十万美元的毛利。
一万辆车,就是三千五百万美元!
而他卡丹尼科夫,能从这巨额的毛利中分走20%!
这意味着,如果最终销售出一万辆汽车,他个人就能分得整整七百万美元的惊人财富!
一想到能从中获取如此巨额的财富,他怎么可能不选择作壁上观,乐见其成?
“厂长?厂长?”秘书见卡丹尼科夫陷入沉思,小心地提醒道,“关于远东贸易的这笔追加提车申请,我们……批还是不批?”
卡丹尼科夫猛地从巨大的利益畅想中回过神来,眼中再无丝毫犹豫,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道:
“批!当然批!他们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告诉他们,伏尔加厂的仓库和生产线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一整个园区的车都在这里,还怕没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