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长
25
米,宽
8
米,高
6
米,空载重量
30
吨
动力:小型核聚变引擎,最高时速
4
万公里,地球到月球单程仅需
36
小时
载重:5
吨矿石舱,配备激光采矿臂与自动筛选系统
操控:ai
辅助驾驶,支持
2
人手动操作,具备基本避险功能
续航:满载状态下可在月球与地球间往返
3
次
租金:500
万日曜币
年(含维护与能源补给)
这是一款为新手设计的简易飞船,外壳采用耐辐射合金,内部系统高度自动化,甚至能自动避开小行星带。但问题随之而来
——
整个地球,除了日月重工,没有任何企业能造出太空飞船。冯俊的算盘很明确:以租赁形式降低门槛,让更多势力参与太空资源开发,从而激活太空电梯的使用需求。
----------------------------------------------------
然而,招商初期的反应却十分冷淡。
虚拟宇宙的论坛上,各国企业代表争论不休:“月球资源开采成本太高,500
万日曜币的租金根本回不了本!”“谁知道太空采矿的风险有多大?万一飞船出故障,我们找谁赔?”
甚至有人质疑:“日月科技是不是想靠租金垄断太空通道?”
最终,只有新欧盟的
“星际资源公司”
与新苏联的
“月球开发局”
提交了租赁申请。前者计划开采月球上的钛铁矿,后者则瞄准了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