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应该不难,明显属于作案手法隐秘,作案动机很难隐藏的一类,可重点调查人际关系,锁定嫌疑人后再去还原作案过程。
随后,陈益把现场交给了何时新,自己开了一辆警车返回市局。
法医室的全面尸检工作已经开始,手握解剖刀的方书瑜划开了死者的胸腔,她的目标很明确,尝试寻找中毒来源。
空气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奇怪味道,所有人都戴着口罩。
陈益没戴,未去打扰,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和一名法医助理聊了起来,得知死者身上没有任何外伤,包括细微的针孔。
那么,应该就是口服了。
解剖工作比预想中的要快,不到一个小时,方书瑜便让法医助理将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测。
支队的实验室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不仅购买了多种先进设备,还培养了好几个优秀的检验员,在DNA分析、特殊指纹识别、毒物检测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缝合完开口,方书瑜摘掉口罩坐到陈益身旁,拿起水杯喝水。
休息一会后就要写尸检报告,但完整报告需要等实验室结果出来。
“确定中毒吗?”陈益问。
方书瑜放下水杯点头:“确定中毒,死者的肝、肾、心脏、肺等器官都遭到了损害,这种损害不是瞬发的而是持续性。”
陈益:“哪个器官损害最严重?”
方书瑜:“肝,颜色已经不正常了。”
肝?
陈益回想哪种毒物作用于肝脏。
黄曲霉毒素,过量的乙酰氨基酚,还有抗结核抗肿瘤药物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磷、硝基苯等等,很多。
酒精也算,但受害者没喝酒,而且过量酒精致死率没那么高,凶手也不会无脑到选择酒精杀人。
能用来下毒,且让受害者毫无防备的吃下去,范围可以缩小。
“你有推测吗?”陈益道。
方书瑜摇头:“没有,等实验室结果吧,先搞清楚是什么物质。”
得到具体的物质不代表能得到具体毒物来源,比如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河豚毒素,但反过来,河豚毒素不仅仅独属河豚,其他生物也有。
结果出来的时间不定,陈益没有在法医室多呆,回了支队长办公室。
十几天没来了,办公室依然很干净,有人负责定期打扫。
局里有专业的保洁公司负责清扫工作,但外来保洁是不能随便进支队长办公室的,哪怕打扫也不行,这项工作是内部警员的活,一般是实习警员或者年轻警员。
陈益看了看办公桌面,走的时候什么样现在依然什么样,代表无人动过文件。
放在明面上的文件当然不是什么秘密,但陈益有自己的个人习惯,以前有年轻警员打扫的太过认真还把桌面给整理了,让陈益骂了一顿。
后来,就没人再敢去动陈益的桌子。
这件事陈益自我反省了,不该到了一定职位,就随便批评下面的人。
主要是当时他找一份文件没找到,浪费了几分钟时间,连续的加班让他火气蹭一下就上来了。
拿起喷壶喷了喷窗台绿植,陈益点燃香烟。
他没想当前命案。
案件刚刚发生,目前是线索爆发阶段,等所有能查到的线索齐了再说,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