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裁决如同一只沉稳的巨手,暂时按下了躁动的建国呼声,却按不住那已在西秦势力内部汹涌澎湃的、名为“东征”的激流。整个西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为战争服务的工场,而在宣威城的格物总院,一场远比火炮轰鸣更寂静、却影响更深远的革命,正悄然发生。
电力!
这个李默来自未来的概念,终于在他的不懈推动和系统知识的辅助下,于格物总院最深处的保密工坊内,发出了第一缕微弱而稳定的光芒!
突破源于多方面的积累。徐福在提炼“寒晶”过程中,对电解质和电流效应有了初步认知;苏珩在改进火炮瞄准具时,对磁石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李默,则提供了最核心的理论指导——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简易手摇式磁石发电机和伏打电堆(早期电池)的制造方法。
当第一台简陋的、由齿轮组带动铜线圈在强力磁石间旋转的手摇发电机,成功使得一段细小的铂丝(格物院能找到的最耐高温的金属)发出持续的红热光芒时,整个参与项目的工匠和博士都陷入了疯狂的欢呼!就连一向沉稳的李默,也忍不住用力挥了挥拳头。
这束光,照亮的不只是昏暗的工坊,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此物,名为‘电’!”李默向闻讯赶来的扶苏、蒙恬以及核心官员展示着这神奇的一幕,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其力无形,却能生光、生热、乃至驱动机械!其速,瞬息千里!未来,讯息传递、工坊动力、乃至城防夜战,都将因其而彻底改变!”
扶苏看着那神奇的光芒,眼中充满了惊叹。蒙恬虽更关心实实在在的兵器,但也敏锐地意识到,这“电”或许能带来他无法想象的改变。
李默立刻投入了全部精力,将电力研发提升到最高优先级。
能源升级:他指导工匠们,将现有的水力驱动系统进行改造,在水轮上安装更大的线圈和磁石,制造出了水力发电机。虽然功率有限,且远距离传输损耗巨大,但足以供应格物院核心工坊及宣威城部分关键区域的照明和实验用电。刺眼的电弧灯(早期形式)第一次照亮了格物院的夜空,象征着生产力质的飞跃。
应用探索:他开始尝试制造简易的电动机,用以驱动一些小型机床,如钻床、磨床,其稳定的转速和强大的扭矩,使得“破军”枪管镗线等精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飞跃性提升!电报机的原理也开始在实验室层面进行验证。
军事构想:李默甚至向蒙恬提出了几个大胆的军事应用设想:利用电火花引爆的电控地雷、强光探照灯用于夜战扰敌、以及未来可能的电传动炮塔……虽然大多还停留在图纸和实验阶段,但已让蒙恬这位老将心驰神往。
电力,开始悄然赋能西秦的战争机器,使其内部运转效率倍增。
然而,现实的威胁从不因技术的突破而放缓脚步。来自东方的战报如同接连不断的警钟:
赵贲率领的二十万征西大军,已然出关,正沿着河西走廊稳步推进!沿途郡县,在咸阳的严令和大军威慑下,提供了粮草补给,使得这支大军得以保持旺盛的士气和不慢的行军速度。前锋五万骑兵,由骁将司马欣率领,已抵达敦煌郡,兵锋直指阳关!
大战,一触即发!
西秦高层迅速做出反应。
蒙恬坐镇西都(原扜泥城),一方面继续弹压西域,防止后院起火,另一方面,开始调兵遣将,构筑东部防线。他深知,以目前西秦的总兵力(加上整编的西域仆从军,堪堪八万),与二十万咸阳*精锐正面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的策略是“依险而守,节节抵抗,疲敌耗敌”。
他任命王焕为前军主将,率领一万五千精锐(混编了北疆老兵和安西锐卒,装备了最好的“迅雷铳”和部分“破军”),前出至玉门关至阳关一线,依托长城残迹和新建的堡垒群,进行机动防御。
“你的任务,不是决战!”蒙恬对王焕下令,“是像狼一样,咬一口就走!利用火器射程优势,远距离袭扰,打击其粮道,疲惫其士气,摸清其虚实!尤其是要找出他们大军行动的规律和弱点!必要时,可放弃外围据点,退守阳关!”
与此同时,在宣威城,李默也进入了最高强度的备战状态。
格物院的工坊在电力的辅助下,日夜轰鸣。
“破军”生产线效率提升了三成,合格枪管的日产数量终于突破了十杆大关。
火炮工坊开始批量生产改进后的“震旦二型”野战炮。这种炮更加轻便,炮架结构优化,可由四匹马快速牵引,口径统一,使用定装弹药(纸壳),射程和精度相比初代均有提升。
火药产量在新建的、半机械化的工坊支持下,翻了一番。
李默甚至启动了“铁蒺藜”和“陷马坑”的标准化快速生产项目,这些看似低技术含量的防御武器,在特定地形能起到奇效。
然而,李默深知,仅仅依靠现有的武器性能优势,还不足以弥补巨大的兵力差距。他需要杀手锏。
他的目光,投向了实验室里那些噼啪作响的电火花,以及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寒晶”。
一个结合了化学能与电能、极其冒险而残酷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电控遥控爆炸物以及……“寒晶”冷冻炸弹(利用其剧烈吸热特性,对生物体造成致命冻伤,并对器械产生破坏)的可行性研究,被列为了绝密中的绝密项目,由他亲自督导,在格物院最深的地下工坊进行。
就在西秦紧锣密鼓备战时,东线的第一场接触战,终于在阳关外一百里的疏勒河故道爆发了。
司马欣的五千前锋骑兵,试图快速突进,侦察阳关虚实,被王焕早已设下的游骑发现。王焕果断放弃了硬碰硬,他派出小股“破军”射手,占据高地,利用超远射程,对咸阳骑兵进行精准狙杀,专打军官和旗手。
咸阳骑兵从未遭遇过这种打法,冲锋队形在数百步外就被精准的火力打乱,军官接连倒下,顿时陷入混乱。王焕趁机派出装备“迅雷铳”的骑兵从侧翼发起短促突击,打完就跑。
一场小规模接触,司马欣折损了数百人,连敌人的主力都没摸到,只得悻悻后撤。
消息传回,西秦军民士气大振!证明了新式火器在对抗传统骑兵时的巨大优势。
然而,无论是王焕还是后方的蒙恬、李默,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赵贲的二十万大军主力,才是真正的考验。司马欣的受挫,只会让接下来的进攻,更加谨慎,也更加凶猛。
钢铁与鲜血的洪流,即将撞击在河西走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而在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决中,一丝来自宣威城格物院的、名为“电力”的微弱光芒,正试图撬动整个战争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