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吼丘的惨败,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咸阳的脸上,也彻底打醒了赵高与李斯。他们终于明白,李默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格物总院的空架子和一些图纸,更是一套他们至今未能完全理解的、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可怕体系。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咸阳宫中,赵高的声音因愤怒和恐惧而尖利,“李默此獠,包藏祸心!他留下的技术定然有所保留!陛下,必须让格物院拿出真本事,否则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胡亥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声催促:“对,对!赵爱卿,李爱卿,格物院是李默所创,你们必须给朕造出更厉害的武器!不惜一切代价!”
巨大的压力下,赵高和李斯不得不暂时联手,将帝国的资源疯狂灌入李默当年亲手创立的大秦格物总院(咸阳)。这个曾经承载着李默强国梦想的机构,如今却在权臣的驱使下,走上了与他初衷完全相反的道路,成为了对抗他本人的利器。
咸阳格物院,在李默打下的基础上,开始了疯狂而扭曲的技术挖掘与“再创新”。
他们拥有李默早期上交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高炉炼钢法、水力锻锤、乃至燧发枪和早期火炮的原始图纸。这些曾经被李默视为强国基石、希望逐步推广的技术,此刻被不加消化地、粗暴地应用于军事领域。
“荡寇铳”的批量生产:基于李默留下的燧发枪图纸,他们简化了工艺,牺牲精度和可靠性,追求极致的生产速度。利用标准化零件和庞大的人力,成千上万杆粗糙但能打响的“荡寇铳”被生产出来,装备部队。虽然性能远不如西秦不断迭代的“迅雷铳”和“破军”,但数量本身成了一种优势。
“震天鼓”重炮的诞生:李默早期关于火炮结构和膛压的理论被他们利用,但他们无法理解更高级的锻钢技术,便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加厚青铜壁、扩大口径的笨办法,铸造出了威力巨大但极其笨重、射程近、机动性极差的“震天鼓”。这种纯粹追求毁灭力量的怪物,成为了攻坚的利器。
防御工事的对抗:利用李默推广的水泥(早期版本)和标准化砖石作业,咸阳军在进攻的同时,也开始在占领区快速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抵消西秦的火力优势。
后勤与工程的提升:李默留下的标准化工具、测量仪器以及初步的机械原理,被用于快速制造攻城塔、壕桥、填壕车等传统器械,效率远超以往。
这是李默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苦涩之果。他试图用技术推动整个帝国进步,却没想到这些知识的种子,最先在旧势力的土壤里,畸形地长成了战争的毒株。
当这些基于李默遗留技术、经过咸阳格物院“野蛮”发展的武器和战术,成规模地投入战场时,王焕面临的压力陡然剧增。
阳关外围,坚石寨。
这一次的进攻,咸阳军队显得更有章法。巨大的、覆盖湿牛皮和泥土的盾车后面,是成排的“荡寇铳”手,他们虽然射击散乱,但齐射时形成的弹幕,有效地压制了寨墙上的西秦守军。
更可怕的是那如同移动山岳般的“震天鼓”。虽然射速缓慢,需要很长时间准备和装填,但每一次轰鸣,都地动山摇。一枚粗糙但沉重的石弹狠狠砸在坚石寨的棱角上,夯土混合着砖石崩裂飞溅,一段女墙瞬间坍塌,上面的数名西秦士兵惨叫着跌落。
“瞄准那些推炮的民夫和装填手!用‘破军’打掉他们!”王焕在硝烟中怒吼。
西秦军依然在技术和士兵素质上占据优势,“破军”射手冷静地点杀着暴露的目标,“震旦二型”野战炮在射程和精度上依旧碾压“震天鼓”。但咸阳军仿佛无穷无尽,他们顶着伤亡,用粗糙的武器和严酷的军纪,硬生生地将战线推到了寨墙之下。
火箭、燃烧罐如同雨点般落下,寨内多处起火。利用标准化工具快速组装的云梯搭上了墙头,嚎叫的咸阳士兵开始攀爬。
短兵相接再次上演,血腥而残酷。西秦士兵凭借更好的钢刀和甲胄,往往能以一当多,但敌人的数量太多了!他们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倒下,后面的又继续涌上。王焕亲眼看着一名跟随他多年的百将,在连续砍翻三名敌军后,被侧面刺来的数杆长矛捅穿,壮烈殉国。
“将军!右翼快被突破了!弹药消耗太快了!”
王焕双目赤红,他知道,再坚守下去,这支西秦最精锐的机动部队就要被打残了。敌人正在用他们熟悉的战术(标准化、工程学)和基于老师(李默)遗留技术制造的武器,消耗着他们的鲜血。
“撤!放弃坚石寨!全军撤往阳关!”命令下达得无比艰难。
在付出了远超以往的惨重代价后,王焕部队被迫撤离。坚石寨的失守,意味着阳关外围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拔除,这座雄关即将直面二十万大军的兵锋。
赵贲踏上还在冒烟的坚石寨废墟,看着西秦军撤退时井然有序的队形,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更深的忌惮。叛军的韧性超乎想象,他们的技术优势依然明显。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传令下去,围困阳关!伐木造梯,打造更多‘震天鼓’!本王要困死他们,耗死他们!”
消息传回西秦,举国皆惊。这是自立以来第一次在拥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被迫放弃重要据点,并承受如此巨大的骨干伤亡。
蒙恬在西都接到战报,沉默良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李默留下的遗产有多么丰厚,而当这份遗产被敌人利用时,又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麻烦。
李默在宣威城,仔细研究着前线送回的“荡寇铳”残骸和“震天鼓”的观测报告,心情复杂。这些武器上,清晰地烙印着他带来的技术痕迹,只是变得粗糙、扭曲,充满了急于求成的浮躁。
“他们……学得很快,但走错了路。”李默喃喃道,眼中没有得意,只有一丝惋惜和更深的决心。技术本身无善恶,但使用技术的人有。
他转身,对苏珩和徐福下令,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决:
“分析这些仿制品的所有缺陷!尤其是‘震天鼓’,移动、装填、射程都是活靶子!”
“‘雷公’电控地雷,立刻加大产量,优先送往阳关!我要让赵贲的每一步都踩在雷霆之上!”
“‘霜降’项目和……‘惊蛰’项目(可能指更高级的武器),进度必须提前!我们没有时间了!”
阳关,这座矗立在帝国西陲的古老关隘,即将成为新旧两个“秦”国,也是李默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最终较量的血腥熔炉。技术的潘多拉魔盒由他亲手打开,如今,他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去压制那失控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