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是当中左相,侍中,兵部尚书。
也不是好惹的。
“让你后面的小家伙来说。”牛仙客的神色平静下来,看向李暐身后的韦谅。
第六十四章左相、兵部尚书牛仙客的支持(求追读,求月票)
韦谅上前半步,认真拱手道:“见过左相。”
牛仙客点点头,道:“本相平日多在门下省,你调来兵部多时,还习惯吧?”
“职方司诸事顺利,下官习惯。”韦谅认真拱手。
“说起来你也不是外人,韦会微从兵部调走,也不过才半年。”牛仙客深深的看了韦谅一眼。
韦会微就是韦见素,韦见素出身京兆韦氏南皮公房,算起来,是韦谅的族叔。
当然,还不止如此。
韦见素是现任的彭城郡公。
爵位继承自他的父亲韦凑,韦凑在武后朝时,是睿宗李旦的府属,所以先天以来,便多受重用,累封彭城郡公。
韦谅,便是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
“是,正是因为诸方帮助,下官才能在一月内整理方略。”韦谅沉沉拱手,他虽然是暂调兵部,但韦见素知道消息之后,立刻就打了招呼过来。
韦谅的这位叔父,曾经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兵部职方司郎中,兵部兵部司郎中。
在去年底,见素调任正谏大夫。
有了他的招呼,韦谅这些日子在兵部行事很方便,很多消息上上下下都传到了他的耳中,尤其兵部十六位主事,就有两位是他们韦家人。
不过是一个在驾部,一个在库部而已。
下层的录事在兵部的就更多了。
韦谅虽是检校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谁也不知道能做多久,但他的根基已经在家族的支持下,悄然在兵部立了起来。
……
牛仙客收敛神色,看向韦谅道:“说正事吧,突厥的事情,内外虽也有多重困难,但克服不难,可石堡城,若是久拿不下来,总有危险时临。”
韦谅神色严肃起来,寒潮的那些事,皇帝今日已经半挑明了,他可以说了。
“石堡城是大唐和吐蕃争斗的咽喉要害,去年中,吐蕃发四十万大军攻陇右,又在去年冬,不顾严寒偷袭石堡城,大唐只有夺回石堡城,才能稳住阵脚,和吐蕃四十万大军周旋。”韦谅拱手。
牛仙客突然插口,看向李暐道:“吐蕃如今还有多少大军在吐谷浑,具体查清楚了没有?”
李暐上前,面色凝重的拱手道:“因石堡城丢失,军中斥候必须绕道河州南部,还有武威,甚至安西,才能入高原,一时间想要彻底查清楚并不容易,但预计应该在二十万以上,不会再少。”
“再多就是四十万大军都在吐谷浑高原了。”牛仙客说了一句,然后自己摇头道:“不可能,吐谷浑高原支持不了那么多的兵力,更别说还有吐谷浑人。”
“是!”李暐和韦谅同时拱手。
他们两人都明白,寒潮之事的核心,整个大唐也只有皇帝和他们几人知道,就连牛仙客和李林甫这样的宰相也并不完全知道。
“接着说吧。”牛仙客再度看向韦谅,说道:“大军压境,石堡城的位置更加险要,虽然皇甫惟明胜了一城,但接下来,他的压力还是会很重。”
“是!”韦谅拱手,面色沉重的说道:“要攻克石堡城,根本有两步要走——抵达石堡城下和拿下石堡城,先说前者。”
韦谅开口,堂中众人同时认真起来。
“虽然只是抵达石堡城下,但必须在吐蕃人完全察觉不到的情况下,穿越崇山峻岭,抵达石堡城。”韦谅抬头,看向众人道:“抵达石堡城,实际上有三条路。”
“三条?”一侧的达奚珣惊愕的抬头,他是从职方司郎中,调任兵部司郎中的,可以说是直接踩着韦见素的脚后跟走的,但这三条路他从不知道。
“第一条,自然从鄯州杀往石堡城,这一条路虽然能走,但想要瞒过吐蕃人并不容易。”稍微停顿,韦谅补充道:“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足够小心,时机恰当,也是可以的。”
达奚珣微微抬手,继续。
“第二条,是黄河河道。”韦谅看向牛仙客,说道:“下官察查诸旧册,发觉黄河河道,在河州段,入冬结冰,廓州段前半在冬日成流凌现象,而再往上则不结冰,道路复杂,所以往年也没有人想过从黄河道冬日上攻。”
“但是……”牛仙客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但,去年冬日寒潮,温度比往年要冷上太多了,高原也是一样,所以,黄河道原本的流凌现象可能会消失,而彻底冰冻,那些不被冰冻的地方,也会彻底冻上。”韦谅拱手,眼神狰狞的看向堂中诸人,认真说道:“所以,诸位,我们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