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陛下,左相薨了!(33,求追读求月票)
兴庆殿中,铜鹤幽影。
丹陛之上,李隆基合上奏本,看了站在殿中的达奚珣,韦谅二人一眼,然后看向一侧的李林甫:“事情如此布置下去吧,先收拢住这一波的突厥降人,然后和回纥,葛逻禄一起联手,灭了突厥。
各节度使要准备妥当,时机一到,由忠嗣指挥,杀入草原。”
“是!”李林甫肃然拱手。
虽然号称十五万军,但实际动兵不过六万骑兵,可其中的消耗对大唐而言,也是要动骨的。
当然,快速的出兵,然后从突厥人手里掠夺财富,弥补大军所用,这才是正道。
此外,一旦突厥灭国,西突厥大部归降,大唐在安西和朔方安置的兵力,就远不需要现在这么多。
那个时候,减少的军粮才是真正的大头。
所以对于此事,李林甫没有任何反对,尤其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本身和李林甫的关系极近。
李隆基看向韦谅,说道:“既然李暐去了西北,那么石楼台山那边你晚点再回去,一切理顺再说。”
“喏!”韦谅认真拱手。
皇帝说的很清楚,真正在统领西域诸军灭突厥的主帅是王忠嗣。
其他人,包括兵部,户部,工部,其实也都是在辅佐王忠嗣而已。
……
李隆基神色缓和了下来,看向殿外道:“真是奇怪,左相告病不来倒也罢了,怎么卢奂也还没来?”
时间早就过了早朝的时候,不过是今日不用侍郎到场,所以卢奂不来其实也没有什么,但是……
“应当是有事吧。”李林甫微微躬身。
李隆基点点头,放下此事,侧身笑着看向韦谅:“听说韦卿昨夜在李太白前,很是做了两首好诗。”
韦谅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陛下,是一首,勉强入得公主青眼,另外一首是给郡主的。”
“呵呵!”李隆基抬起头,轻声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韦谅认真拱手:“他日,臣若能建功立业,最后名上凌烟阁,将是臣一生最大的荣耀。”
“这可不容易啊!”李隆基侧身看向李林甫,感慨道:“朕这一朝,还没有人上凌烟阁,想要如此,不仅要有军功,还要有治世之能,姚崇宋璟,还有右相,都因为军功不够,才未能名列凌烟阁,实在可惜,右相,你说朕要不要……”
“陛下,凌烟阁乃是天下象征,没有必要降低标准。”李林甫有些感激的拱手,说道:“朝议郎志向雄伟,若他日能入凌烟阁,定是将吐蕃彻底灭国之时,那样的话,那时,也不会有人不同意朝议郎入凌烟阁了……只是希望老臣那个时候,还能看见。”
看着坦然笑起来的李林甫,李隆基笑着点头,然后看向韦谅道:“韦卿听到了,他日可一定要灭了吐蕃啊!”
“臣领旨!”韦谅认真拱手,肃然道:“臣必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期,灭国吐蕃,彻底为大唐剪除西南危机,让天下安定。”
“好,朕记住了。”李隆基想起韦谅做的军令状,心中一时感慨,随即,他轻轻摇头,然后又笑着说道:“还有你做的另外一首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的不错。”
韦谅一愣,抬头小心的问道:“陛下,臣这是写给和政郡主的。”
“这有什么,你给朕的孙女写的情诗,怎么,朕这个做祖父的就不能看了吗?”李隆基呵呵的笑着,看着韦谅道:“况且那诗,不仅是玉真看了,朕看了,如今恐怕整个长安城,都已经传遍了,说大唐出了一个情圣,哈哈哈……”
“啊!”韦谅不由得瞳孔放大,什么,如今整个长安都已经知道了他写的那首诗?
的确,韦谅昨夜写那首诗,算是为了应玉真公主以月为题的诗会的,但因为之前做了以剑为题的诗,所以月题,他就私给了和政郡主,让玉真公主转交。
当然,作为诗会主人的玉真公主,是可以看的,但是其他人……
而现在,李隆基却说,如今整个长安都知道了,那岂不是在诗会上,玉真公主就当众宣读了。
韦谅微微低头,轻轻拱手:“陛下,那郡主?”
第七十八章陛下,左相薨了!(33,求追读求月票)
“和政自然也读了。”李隆基摆摆手,感慨道:“这是好事,长安百姓都言,你们是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不错,不错!”
“多谢陛下!”韦谅稍微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