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这个兵种,在现代化战争中作用确实越来越小了,但是真的不妨碍他们确实帅。
骑在高头大马上,佩刀跨枪征战沙场,这应该是无数男孩都曾经幻想过的事情。张祥和周围的北京老百姓对于骑兵方阵的表演都表示出了非常大的热情。
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则更喜欢了,李锐多少也算是关照这支即将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兵种。现场直播的镜头里给骑兵方阵切了好多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一下他们的帅气。毕竟以后就看不到了。
“可惜了,都是好兵啊。不过以后的战争用不到他们这个兵种了。”
功德林的学员们看着列阵而过的骑兵,他们纷纷用力鼓掌。相比于普通市民,他们是可以通过报纸上的战报文章分析出很多事情的。
抗美援朝期间,骑兵入朝支援也是上了新闻的。但是后续战报中,他们的消息却不多。只能说大家都看出来骑兵兵种已经走到了末路了。
而骑兵走到了末路,那么接替他们的是谁?
几乎这个思考刚出来,那边答案就已经交出来了。
当战马的嘶鸣渐行渐远,震耳欲聋的引擎咆哮呼啸而至。
“摩托化部队!”功德林里不知道谁先开头说了这一句话。
大家纷纷看去,摩托化方阵驶来。最先打头的是用着空中三蹦子之称的旋翼机。
这是一种制造简单的单人(或双人)超轻型直升机(造型类似,但是不具备直升机的直接拔升、悬停等,只能说造型类似,但实际不算直升机)。
其大小和一辆三蹦子一样大,最高升空不超过五百米。最大飞行速度也就两百公里时速左右。这玩意儿在1923年就被研究出来了。
主要作为战场机动使用,不过没有大规模列装这种装备。因为这玩意儿在天上基本算是活靶子。最好在保证安全的地方使用。
可以快速运送伤员,传递情报,布置渗透部队等。
这玩意儿用处不算特别大,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啊,他们看着低空低速飞行过去的旋翼机,一些读过书的人还喊着:“哇!直升机!”
而紧跟着旋翼机的则是开始列装部队的各种摩托车装备。
这真的要感谢各外国友人对闪电车厂的大力援助了。他们下的订单太多了,让中国有能力不断扩充闪电摩托车厂的生产线。
250平台、125平台、75平台等各排量的引擎都搞出来,还有正在研发的400CC排量和600cc排量的平台。
从轻型摩托到中大型摩托都有。侦察兵用的125和75轻型摩托,摩托化转运士兵用的250三轮侉子(八嘎车)。还有全地形车都组成方阵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刚刚还觉得骑兵很帅的张家小子们看到旋翼机和侦察兵的摩托后,觉得当摩托化士兵也很帅。
而在摩托化部队之后,则是这次阅兵的重头戏了。
李锐让所有单位调整好镜头,对准长安街的那头。
并且让人把音乐切一下。
“换上《钢铁洪流进行曲》。”
整个长安街上在经过摩托化部队的时候,气氛已经达到高潮。
现场播音员,用雄壮饱满的声音带着激动和自豪的语气对着所有人说道:“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我们共和国的装甲部队!曾几何时,我们的队伍一穷二白,没有枪没有炮,全靠敌人造。”
“解放前的民国时期,我们中华大地上无数人奋勇拼搏,但是国家却连一台像样的重型武器都生产不出来。侵华日军的豆丁坦克在我们土地上耀武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