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清扫尸横遍野的建业战场,焚烧可能带来疫病的尸骨,休整残余军队。
他杀了一批人,又提拔了一批人。
明赏罚,别利害,有过除之,有功嘉勉。
崔珏提拔了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吏,帮忙报功请赏,又命司府衙门继续推进“迁都柳州”的事宜。
至于陈家,崔珏留了陈立清一命,但也削了大半琅山陈氏的兵马,顺道将陈恒封为燕侯。
如此,也算是网开一面,饶恕琅山陈氏一回。
崔珏连琅山陈氏都能开恩宽恕,那些参与谋反事宜的世家大族更起了活泛的心思,他们主动献上兵马与物资,祈求崔珏大发慈悲,不要牵连族人,将他们赶尽杀绝。
崔珏没有回应,只钓着这些阀阅士族。
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世家大族只能加大筹码,送去更多的金银军需、兵卒军械……
崔珏终是同意这些士族的投诚,并在各地军所安插亲信将领,接管、收编那些敌方的军队。
自此,崔珏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领地扩张,王权巩固的善果,亦更受黎民百姓的爱戴。
一时之间,崔珏的声望更盛,俨然成了吴国百姓心中千古难遇的圣人明君。
朝堂之中,亦有近乎一半的文武朝臣出自寒门,他们受崔珏提拔,归为崔党,又无世家依附,只能效忠吴东崔氏。
国政俨然成了崔珏的一言堂,无人再敢多嘴置喙,悖逆君王。
就连崔珏设不设后宫,纳不纳妃嫔姬妾这等国家大事,也无人敢冒进诤谏,明面上多嘴多舌。
寒门文官自是期盼崔珏有子嗣延绵,也好将今朝的峥嵘昌盛,代代相传。
而世家臣子巴不得崔珏断子绝嗣,后继无人。这样一来,待崔珏百年之后,又是一番“群雄蜂起、逐鹿中原”的夺权新天地。
至于崔翁,他如何不知,自己也成了长孙谋算里的一环。
心寒有,欣慰亦有。
但最终,崔翁还是顾全大局,没有苛责崔珏。
毕竟崔珏乃一国之君,若是事事顾及情分,定要受制于人。
崔翁不免感叹,嫡长孙竟是如此心性寒凉之人,也不知哪家的小娇娘敢与他共度余生。
-
崔珏如同天神一般死而复生的消息,传遍了吴国各个角落。
就连远在景州的苏梨也听到了这件事。
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苏梨也跟着心里高兴。
她不免笑话自己前段时间那般浑浑噩噩,多思多虑……她还以为崔珏罪行昭彰,直接堕入了畜生道,所以连鬼身都幻化不了。原来崔珏的命这般硬,老天爷都不收。
今儿是个好日子,苏梨专程和秋桂、祖母、胡嫂一块儿上街买了五条肋排、一个大冬瓜,一个猪头、几只鸡鸭、还有一堆冬笋、萝卜等等食材。
除此之外,苏梨还请了桃花镇里专门烧红事、白事的厨子帮忙炊饭。
几桌席面布置下去,足够招待所有崔家侍从一块儿坐下吃饭了。
今晚大家伙儿为了庆祝吴东崔氏的胜利,喝了个酩酊大醉。好在有张耘控场,那些醉酒的年轻人没闹出太大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