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碧城镇有多少人口 > 第一零六章 意外重逢(第1页)

第一零六章 意外重逢(第1页)

一路走到洛河边的谦词楼下,疏桐都妥妥处在钟叔的视野之中,没找到合适的开溜时机。

前两次来谦词楼,楼下贩夫走卒往来,客商旅者云集,热闹程度不亚于南北大街。

今日过来,四周却是冷清清一片,连屋檐下雪水融化的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谦词楼大门紧闭,疏桐跟着钟叔从一道侧门进了楼。

进门后,钟叔又从门后摸出个铜锁仔细将侧门从内锁上。

疏桐诧异看着他:“钟叔为何要锁门?”

“河边荒僻,歇业期楼里也没留护院,若不锁好门,不定就有乞丐地痞冲进来抢夺东西。”

钟叔一边锁门一边解释道。

疏桐却总觉得这解释很牵强,他是怕自己趁他不备开溜吧?

走进门窗四合的大堂,钟叔又停步道:“年前入冬时,朱老板在楼里搞了个丹青会,二楼、三楼至今还陈列着当时的画作。

我下地窖去挖酒坛,里面潮湿阴暗,夫人要不就先上楼去逛逛看?”

疏桐对咸菜坛子、酒坛子本就没什么兴趣,听钟叔这么一说,她便点头道:“也好,钟叔完了就叫我一声。”

疏桐沿着木梯上了二楼,楼内的陈设竟和上次见到的全然不同。

那些以竹帘分割的小间已经拆去,整个二楼成为一个通达宽敞的大厅。

厅内陈设的桌几间,全由一幅幅用画作装裱成的屏风间隔开来。

自桌几间慢慢走过,疏桐才发现朱逢秋陈设这些屏风时,也是用心分了系列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根据不同的题材罗列展出,俨然是一间规模不小的书画院了。

从办诗词会、斗琴会到这水墨丹青会,朱逢秋策划的几次活动都把文人间的那点心思揣摩得十分透彻。

也难怪这酒楼会深得文人墨客青睐了。

看完二楼的画作,疏桐又沿着木梯往三楼看去。

三楼的陈设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将就着往日的竹帘隔间。

陈列着扇面、斗方、条幅、中堂这些精致的小件画作。

在王家当了八年的丫鬟,幼时跟着女先生学习的那些关于钩皴点染、浓淡干湿的作画技法。

早已被疏桐强行抛之脑后。

如今看着这一幅幅雅致诗意的画作,疏桐便觉得自己的人生早已在仇恨中荒草蔓没,难觅归途了。

忘掉千金小姐的身份,掐断自己对精致华美生活不该有的奢望,这是疏桐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轻叹一声,疏桐又沿着木梯下楼了。

走回二楼时,稍一转眸。

疏桐便被楼梯转角处的一幅屏风吸引住了。

这是一幅稚女秋千图,以泼墨笔法,描摹着繁花树下,一名女童迎风蹴秋千的场景。

这个场景。

令疏桐感觉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她不由得走近前去观看。

画中秋千飞扬,衣裙翩跹,女童仰首观望花树的神态,在疾笔飞走的泼墨技法中。

虽显粗略,却又格外入神。

灵动的眉眼,含笑的唇角,浮荡的衣袂,乃至随风纷飞的落花。

都恰如其分的定格画中。

不难想象,若非作画之人对这幅场景烂熟于心,以粗疏恣意为特点的泼墨笔法,是很难画出这般形神皆备栩栩如生的场景来的。

自曹不兴画人物讲究精工细笔以来,他的弟子卫协4对人物细节的渲染着墨更是青出于蓝,所绘人物细微到了发丝纹理和衣裙皱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