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精力旺盛,早睡早起多正常啊。”柳素琴不以为意,反正老妈也只是嘴上说说,灶上还不是随时随地给她热着早餐?
先低头喝了一口热粥,柳素琴才转头问柳大哥,“怎么这么早过来了,吃饭了吗?”
柳大哥笑着解释道,“来之前就吃过了,堂妹和她对象一大早过来,说请了假,带我们一起出去逛逛,我想着他们一家人应该也要商量下午会亲家的事,就说想过来你这边瞧瞧,她和对象担心我不认识路,非要送我过来,路上还请我们吃了早餐。”
柳素琴点头,“我今天也没什么安排,待会我陪你出去逛逛。”
柳大哥搓了搓手,“我就想去看看你们开的那几家店,别的没兴趣。”
“也行,去店里转转,中午就在商场附近吃,吃完再逛逛商场,时间也差不多了。”
听到这话,在阳台晒衣服的钱菊香冷不丁探出个头来,“啊,你们不回家吃中饭?”
柳素琴不答反问,“妈,你要一起吗?”
钱菊香纠结了下,说,“我还是在家陪芳芳玩吧,你们兄妹俩好好逛。”
重点是在家陪孩子。
她要是跟着出门,少不得把小芳芳也带上,那兄妹俩带着他们一老一小,还怎么安心欣赏大城市的繁华?老大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在这边也就待个两天,钱菊香还是想让他趁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柳素琴对老妈的答案也不意外,笑了笑,“我下午还要送二叔二婶他们去村里,少不得在那边吃了晚饭再回来,今晚家里也没外人,你跟张大妈多炒点菜,好好招待大哥。”
钱菊香嗔道,“既然知道在家吃晚饭的人不多,还让我多炒几个菜,你真是越来越财大气粗了。”
“分量少一点,多准备几道菜,让大哥多尝尝鲜嘛。”柳素琴也就这么建议一句,说完就低头专心吃早餐了。
别的不说,钱菊香没凑热闹一起出门的决定还是非常正确的。
柳素琴带大哥看完她跟林南江开的几家店,兄妹俩重新回到车上,准备去商场解决午餐,坐在副驾驶的柳大哥沉默许久,那张憨厚的脸上头一次露出纠结、犹豫、忐忑等诸多丰富的表情,最后下定决心般开口,“素琴,其实我这次除了陪二叔二婶来深市,还有件事想问问你们的意见。”
“什么事?”柳素琴好奇的扭头瞥了大哥一眼,随即收回视线专心开车。
没人一直盯着自己瞧,柳大哥反而更自在,一口气解释道,“以前我跟你大嫂都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是一辈子待在农村种地,也不愁吃饱穿暖,到时候盖个房子,给柳强娶个媳妇,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谁成想短短几年,外面的世界就跟翻天覆地了似的,眼看着有你这个当姑姑的和姑父拉拔关照,柳强那小子也有机会来大城市讨生活,我跟你嫂子也是高兴感激的,我们以前只是没这样的机会,现在孩子有望做城里人,晚上做梦都得笑醒。只是这样一来,我跟你大嫂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知道侍弄庄稼,最起码要趁着还干得动,多攒点钱,不然柳强就算能考上大学,也成功在大城市有了工作,靠他一个人打拼,又要到啥时候才能买房结婚……”
眼看着车子都快开到目的地了,大哥还在絮絮叨叨进入不了主题,柳素琴只好帮他加快进度,一脸认同的表示,“大哥,你跟大嫂考虑的不无道理,你俩都还不到四十呢,正是闯的年纪,现在是打算也来深市打工了吗?”
“不不不。”生怕晚一秒开口,小妹就要也给自己安排工作似的,柳大哥疯狂摇头否认,“我跟你大嫂现在也就认得几个字,来大城市还怕被人骗得团团转,净给你们添麻烦,我们自己也习惯了在乡下种地,再说连我们都跑外面来了,孩子怎么办,家里的老房子,田和地又谁来打理?”
现如今钱菊香他们和柳二哥家名下的水田,都由柳大哥两口子种着,也不用出钱,他们每年按照收成给一定的粮食作为租用田地的费用,但也就柳二哥家原封不动收下这些粮食,钱菊香和柳老根一年回一次老家,满打满算待上小半个月,压根吃不了多少,剩余粮食最后又留给了老大家。
再有就是前些年用了新的水稻种子,最近又开始推行农药化肥,那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他跟媳妇辛苦一年,也能有个一两千的收入。
柳大哥两口子其实都挺满意这个收入的,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大户人家”,他们并不想放下这些做惯了活计,跑来深市从头开始,就算有小妹和妹夫帮衬,他们又能在外面打几年工?
至少待在乡下干活,没有下岗失业的说法,只要手脚还在,六七十岁的老汉照样能种地养活自己。
所以想给儿子多攒点钱,夫妻俩也是想着发展点农副业,加上种地,一年能赚个三五千,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柳素琴对大哥大嫂坚守农村的决心有点意外,但不多,只好奇的问,“那你们想在老家做什么?”
“你大嫂娘家兄弟去年跟人合伙承包鱼塘,听说赚了些钱,想让我去把咱们村前头的鱼塘也承包了。”
柳素琴回忆了下他们村前面的鱼塘,无语的摇头,“那么个小鱼塘,承包了能干啥,养鱼养莲藕?可以是可以,但规模未免也太小了,打渔挖藕也不是轻松活儿,平日里还要小心照料着,提心吊胆一整年,最后刨除成本和人工,也就千儿八百的收入,太辛苦了,收入和付出明显不成正比呀。”
柳大哥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跟你大嫂说的,前头这个鱼塘太小,承包了也没什么赚头,后面的水库倒是地方大,可是那样承包费和投入的成本也要翻好几倍,别说你大嫂不同意,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万一出个什么意外,这几年的收成都要打水漂。”
柳素琴一看自己把大哥打击的不轻,赶紧安慰道,“我突然想起来,单单承包鱼塘的收入不高,你们可以顺带的养养鸡鸭,鸡鸭能下蛋还能卖肉,把它们放养在鱼塘,粪便还可以充当鱼食呢,大哥你们先用这个小鱼塘练练手,过两年有经验了,就可以放心去承包水库……”
说到养鸡鸭,她又忍不住提议道,“你们不是还会养猪吗?我记得大嫂喂猪可以有一手了,她每次养的年猪都要比别人家的重一些,做这门生意也不错呀,不过你家的猪圈要扩大一下了,或者另找个地方,一两头猪还好,多养几只味道就太大了,放在家旁边有点影响生活。”
柳大哥眼睛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你大嫂以前养猪是为了年底吃肉,都是自己打猪草喂,这个长得慢,得从年头养到年尾,但如果养猪卖的话,最快半年就能出栏了,猪草跟饲料掺着喂,长得壮士,能多卖点钱。”
接下来进入餐厅,兄妹俩也在滔滔不绝讨论养殖业的前景,一顿饭吃完,柳大哥也基本决定要双管齐下,承包鱼塘养鸡养鸭和养猪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观察那个更有赚头。
柳素琴双手双脚支持大哥决定,心里却琢磨着,他俩真把这两行都做起来,还比较什么?成年人当然是两个都要。
正好大哥负责鱼塘,大嫂负责养猪,夫妻俩觉得忙不过来,还可以请帮手嘛,乡下最不缺干活的人,要是知道在家门口就能找份工作,乡亲们不得挤破头来应聘呀。
不过前提是得让大哥大嫂先尝试,只有顺利赚到第一桶金,他们才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干下去。不然就是她主动出资帮忙扩大规模,大哥大嫂也不会答应的。
柳素琴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多鼓励大哥勇敢迈出这一步,她到底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比不上大哥,提的那些建议他们只是一时想不到,论了解肯定是柳大哥更了解些。
所以她开了个头,后面就是柳大哥滔滔不绝了,要承包多少年鱼塘,先养多少头猪,他自己就说得头头是道。
不过柳素琴也还是尽可能的开动脑筋,吃完饭提议道,“待会我们去新华书店吧,看看有没有关于养殖方面的书……”
一听到买书,柳大哥就觉得头皮发麻,“算了,买了书我也看不懂,就别花这个冤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