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在70年代当乘务员书包网 > 第104章 震惊(第1页)

第104章 震惊(第1页)

何玉声跟崔树刚的情况,哪怕守着两个调查局的人,席于飞也不会主动问。

这种时候,这种案子,少打听最好。多说多错,反正他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

再说他又不是警察,知道多了还操心,有那个工夫不如找机会多捞点儿好处。身上光环多点儿,身边朋友多点儿,以后的路才会好走。

席于飞都怀疑云家这么牛批的存在,还能被诬陷的求告无门,就是因为一家子理科生,没有人际交往的概念。这导致朋友稀少,都是面子情,一个愿意出来说话的都没有。

备不住还认为云家清高,所以落井下石的多呢。

席于飞他们明天就要上班了,连续五天不在家。一想到五天能做多少事,他就心疼。

还好李援朝是个会察言观色的,“等明天你们去上班,我们就去突击郭大炮老家的事情。明面的我们会出手,私底下的……还得让你们兄弟几个多帮忙。”

“哎呀好说好说,”席于飞嘿的一声就笑了,“嗨,我们兄弟几个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害群之马太多了,搜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这谁能忍?放心放心,我们虽然身体不在京城,但心一定在京城的!”

李援朝被他逗笑了,“好好好,少年强则国强,看见你们这样的精神面貌,党和国家都十分欣慰啊!”

他顿了顿,又道:“对了,青岛那边传过来一则报道,明天应该能登在人民日报上。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好!”

李援朝掏了掏兜,掏出一张叠成豆腐块大小的报纸,展开来递给席于飞,“你们也都看看,上面写‘我们的脊梁是钢浇铁铸,是永远压不垮的’,这句话真的太好了。”

席于飞:???

这句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啊?

等他展开报纸,发现这是一份青岛日报。最醒目的地方有一篇报道,标题叫做《我的名字叫人民》。

噫……

好尴尬!!

云穆清拿过报纸仔细的看起来,这片报道写的就是他们在西餐厅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没有照片,下面还有一张钢笔画,神形兼备的画出当时的情景。

四名穿着军大衣的少年人一个站着三个坐着,坐着的三个人表情愤怒,站着的抬起右手臂正在说着什么。

他对面站着个羞愧的西装男,西装男背后是一名哭泣的女子。背景画面则是几名老外,以及正在鼓掌的几位穿西装的客人。

“这是一篇好文章。”云穆清从心里发自内心道:“写得太好了,当时那些话,基本一字不差的都写出来了。”

席于飞用力搓了搓脸,他也没想到隔着几百里,尴尬都能追上门。

李援朝挑起眉。

他看看云穆清,再看看席于飞,“这四个人,不会就是你们兄弟几个吧?那个大黑个不在?”

“什么?不是,没有,怎么可能!”席于飞拒绝三连。他拿起报纸大声道:“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是我辈楷模,我们只有学习的份,望其项背难以企及!”

他说完,就把报纸塞回李援朝手里,“多学学,啊,好好学!”

李援朝啧了声,“青岛……你们这趟车就是去青岛吧?四个年轻人,都穿着同款棉大衣……青岛的西餐厅有几个离海边不远。你们第一次去那边,都去看海了吗?”

席于飞盯着李援朝看,半晌后问道:“李哥,你有对象吗?”

李援朝一愣,“没有啊。”

“那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对象吗?”席于飞甩了甩手,“人要懂得收敛锋芒,太聪明的人大多都是单身,懂?”

李援朝满脸茫然,他不明白为什么太聪明就得单身。

“好好琢磨琢磨吧,走了玉玉,睡觉去了!”

席于飞哼的一声站起身,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做对手。

当晚钱进回来,听李援朝说青岛名言基本确定是席于飞说的,整个人目瞪口呆,“这小子,真是个人物。”

“确定,你说咱们把他弄来调查局怎么样?”李援朝问。

能团结人,有领导像,张嘴就是激励人心的话语。

这可是人才,人才,哪里都需要。

“那你问问呗,”钱进想到孙科长对席于飞的评价,点点头道:“我也觉得合适,这小子有点意思。”

“对了,他还说太聪明的人找不到对象,是什么意思?”李援朝总觉得这句话不得劲儿,先问问小伙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