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穿越1953 > 第327章 求政策(第1页)

第327章 求政策(第1页)

对越反击战之前,大量部队都在进行农业生产,疏于训练,而且年底的时候,小部分老兵退伍,新兵蛋子啥也不懂,匆匆训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就上了战场,怎会不令人担心呢?

每天,李旭东除了公事就是看战报了。前世的时候,步坦协同、步炮协同、通信指挥,这三方面都是华夏的弱项,如今倒是有所改观,没有出现地图不一致之类的低级错误。

三月四日,谅山被我军攻克。李旭东知道,华夏马上就要进行撤军了。

打这一仗,华夏不仅仅是为了自家的边境安全,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苏联的军队大多集中在东欧一线,想要调兵过来远东,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其次,把柬埔寨从越南手里解救出来,打破越南对“印支帝国”的梦想,让越南无法做大,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等到三月十六日的时候,华夏宣布完成了撤军行动,战争结束,宝安县也改了称呼,变成了“深市”,李旭东这才准备启程前往四九城。

简单的“三来一补”肯定是不能满足宝安县生产需要的,可中外合资企业并没有一个明显可以实行的法律法规,而且李旭东还想放开整个粤省的私营制请求,这些都得领导们拿主意,出政策。

“老领导,您怎么不来我们宝安县看看呐,我给您说,您见过十天两层楼往上摞的速度么?不是我跟您吹,咱们宝安县现在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

李旭东从口袋里拿出一摞照片,未动工之前的宝安县是什么样子,在建的工程是个什么样子,刚刚封顶的楼房是个什么样子,这都是有对比的。

老领导看完照片,眼里闪过一丝欣慰,又有些担忧的问道:“建的这么快,水泥都没干透,这些大楼真的没问题?”

“这个您放心,由于气候原因,混凝土的凝固期远短于内地很多城市,而且在施工时候加入了加速凝固的凝固剂,因此混凝土在浇筑后可以更快凝固,以加盖上面一层。此外,建设中还使用了多层的楼板模板,不必等下面一层完全完成再将模板撤除而加盖上面一层,节约了不少时间。”李旭东随即解释道。

“你小子,肯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吧,不然你在那边建设的好好地,怎么会想到来四九城来看我这糟老头子。说说,遇到了什么困难?”老领导笑了,自打宝安开始建设,就有不少保守派在他面前公开质疑这个经济特区是不是资本主义的桥头堡。

“政策,我到您这里求政策来了。宝安,哦,现在叫深市了,深市和香江接壤,我们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积累创新发展的经验;探索改革开放的路子,创立宝安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更要以铁的事实证明创建经济特区的正确性,摸索并创建比较健全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机制。”

李旭东从包里拿出一大摞材料,继续说道:“单纯的香江模式不是我们的追求,,贸然放开,放松了计划管理,特别是没有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失控现象未能及时纠正,进而导致基本建设规模和消费基金膨胀,并且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内地大部分工厂、商场的设备老旧落后,他们现在还没有竞争意识,不知道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道理。一旦出现了竞争,大部分工厂和商店必将受到冲击,到时候工厂没有了利润,发不出工资,必会波及到整个华夏。所以我打算在深市首先放开一部分市场,为华夏的改开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李旭东又从包里拿出一份新修改拟定的《治安条例》说道:“领导,您帮忙看看呗,我们整个班子讨论了很久,又修改了一些内容,算是最符合当下深市的政治环境了。另外,咱深市的人口加上外来的知青工人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了,人吃马嚼的都得靠周边县来支持,所以我打算让隔壁县转变一下思想,请无忌过去,把集体农庄给建设起来。”

“放着吧,这事儿得上会讨论。小李,全国上下一盘棋,你那里跑得太快,就会脱缰。我们要的是引领华夏的变革,而不是造成极大的争议,这个道理你懂吧?”老领导的话语重心长。

“领导,邓丽君的歌曲我相信绝大多数有收音机的同志都听过吧,咱们一味地引导大家向上,可这些年的政治教育什么时候停过?为什么民众依然偷偷地听呢?还不就是大家早已厌倦了喊口号式的教育方式么?”

“我也知道,突然之间想要改变高层的看法很难,但是全靠计划经济,我们不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了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和国际接轨,需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新,需要的是敞开怀抱去拥抱世界。”

“您和领导们在担心什么,我大概也能猜得到一点儿,深市的转变可不是什么所谓的资产阶级复辟,而是对华夏计划经济的有力补充。我们华夏人最喜欢的就是存钱,把钱存在家里,或者存进银行不动,国内经济将再也无法通过内需消费来继续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领导,我不知道那些经济学家是怎么讨论的,但我个人认为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公开我们将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对华夏的经济进行改造,而且金钱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不断的创造价值。”

李旭东一口气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完了,然后看向老领导,希望能从他的眼神中得到认可。

“思想工作要真的这么容易做通,那就好咯。小李,咱们不能急,也不要急,华夏太大了,我们需要时间来统一思想。只有全民觉醒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你先回去休息,我可是听说了,你一直就没怎么休息过,要学会劳逸结合啊!”

老领导拍了拍李旭东的肩膀,想要有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心思就得用到一起去。当初准备对越反击战,思想就不够统一,而想要改开,保守派和中立派就更多了。

不说高层,就是民众之间,十年的流毒让华夏还处在蒙昧状态,绝大多数人还是想捧着铁饭碗,更想守着自家门口过日子,就连宝安县的招工,都有不少知青觉得是县里招工,又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去。

这年头,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是真理,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真理,两条真理碰撞在一起,很多人的选择依旧是待在家里做个临时工,总觉得守在家里,总会有转正的机会,除非无牵无挂、无依无靠,又能豁得出去的小青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