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他们是以共同利益连结的,几乎人人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和这条商路有关系。
此次前来会蒙,宜尔哈带出来保护她的两百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说实话,虽说部落里面人人都会骑马,但却不是人人都能算骑兵的,训练以及武器至少都得配备,如果要战斗力更高,甲胄也不能少,这都是要钱来养的。
若非有这支商队良性循环,她也养不起。
当然,之后即便钱多了,她也最多扩到一千人,再多康熙那边约莫就不允了,科尔沁离京城还是太近。
在她有钱、有兵还有身份的情况下,虽说距离大权在握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如今科尔沁可没人管得了她。
她一来就开开心心的给康熙请安,并且还第一时间给康熙禀报了自己的近况,几乎没有任何藏着掖着。
在她做的事情不折损康熙利益的情况下,藏着掖着才易惹康熙忌讳,况且她行事很多时候也是“狐假虎威”,扯着康熙这面虎皮作大旗呢。
不知会康熙那就等着被降罪吧。
和康熙汇报完了近况,宜尔哈这才来找严绮云。
如今她们俩每年基本上也就只有这种时候能见上一面,若是谁有事未能成行的话,那就得来年再见,又如何不互相想念呢。
————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转眼便是康熙三十五年初,因去年噶尔丹卷土重来战事再起。
第157章第157章
这次战场上,“威远将军”大显神威。
当然,所谓威远将军并非某一人,而是清朝自己研制的子母炮,算得上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火力武器之一吧,昭莫多战场上的大功臣。
实际上康熙二十六年那一次战事便已经用过这子母炮了。
这么看康熙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顽固是吧?前提是得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发明了子母炮的戴梓在康熙二十九年就因被南怀仁举报“私通东洋”这种事情被举家贬到盛京了。
这理由单独拿出来就够好笑了,被南怀仁举报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好笑。
康熙真的相信戴梓私通东洋吗?
不好说,如果他真的相信,那就该直接杀,毕竟叛国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重罪。
也许他只是害怕,当时其实有许多人都想为戴梓求情的,毕竟武器这种东西的重要性有脑子的人都能瞧出来。
可惜“卖国”这罪名太重也太让人不敢沾染,若有求情者,说不得那就是同党了,谁敢拿全家的命去沾?
这用又不用,杀却也不愿杀,由此可见康熙以及后世大部分清朝皇帝对这方面的态度。
子母炮的威力横扫周边,再被外面的传教士吹捧一番,便当这已经是世之所级,殊不知科技是会进步的,守着这子母炮,一直用到被人轰开国门,被人彻底打破“上国”之梦。
那会儿严绮云手还没那么长,而且康熙早期就算把南怀仁流放盛京,也没少安排人监视,所以自然也没人敢接触他。
直到近些年,戴梓也没再做出什么,于是监视的人也越发惫懒,前两年早就裁撤的差不多了,严绮云才安排了不相干的人稍微照应他家一些。
也亏得她没有太明目张胆,不然这一战后子母炮大显神威,康熙说不得又要多关注戴梓几分。
不过这会儿严绮云没心思想这些了,她有些担心胤祈的安危,毕竟这回胤祈也上了战场。
虽然说他今年才十六,但是在清朝已经成丁,这次回来就要议亲了。
严绮云这会儿也有些理解为什么这时代的人喜欢拜佛,甚至宫里也是如此,这种焦虑感发泄不出来总是需要点依托的。
不过她依旧不在其中就是,虽说紧张担忧远胜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但是她却并没有阻拦胤祈的决定。
他有自己做决定的资格和能力,以所谓的“孝道”强压他为了自己的担忧而不去做什么会让严绮云想起上辈子那对和她有血缘关系的夫妻。
而且即便上了前线,康熙也在的情况下,没意外还是能管得住儿子的,太危险的事情不会让才十六岁的胤祈去做。
事实证明,严绮云放心的有点太早了。
已经快四十岁的邵平大步走进来,一脸惊喜的大喊道:“主子,七阿哥立下大功,他带人取下了噶尔丹的首级,这是一场大胜,万岁爷不日将班师回朝!”
听闻这个消息,严绮云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大脑一片空白
。
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胤祈立功,而是有些担心他的安全,毕竟直面噶尔丹的必然是正面战场,然后就是因为这明显的历史更改了。
历史上可是有三征噶尔丹的说法,也是康熙的功绩之一,但是你三征噶尔丹总不能最后一站没有噶尔丹吧,所以按正常历史上,这一回本来对方也应该跑掉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