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雷的记性极佳,此刻也是小小的表现了一下。
陈昊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却是问道:“吏部考成是不是规定,凡连续三年考评里,满两个中上及以上,可以升迁。。。。。。”
“一个中上级及以上,再加上两个中,就是留任。。。。。。”
“低于这个考评的结果的,就要降职使用。。。。。。”
“是!”李雷应了一声。
陈昊没再说话,只是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虽说苟德顺这个考核评级结果很正常,但是还要结合起来看。
他看向女子,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是,大人!”
女子刚刚因为陈昊和李雷的对话住了口,现在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嘉定府目前下辖仅有乐山、峨眉和洪雅三县,原先前朝时期的犍为、荣县、威远等县,因为人口过少,县治已经被取消了。。。。。。”
“我等,正是原先的犍为县人士。。。。。。"
"一年多以前,犍为县仅余不足千人,除了少数的番人(当时对彝族人的称呼)之外,其余都是我们汉人。。。。。"
“本来我们在当地生活的虽然穷困,但勉强可以自给自足,也算是安居乐业。。。。。。"
“但是差不多一年多以前,一切都变了。。。。。"
按照陈茜的说法,在一年半以前,嘉定府衙出了一条政令,要求辖内被撤销的县治,人口全部集中迁徙到乐山、洪雅和峨眉三县。
当然,州府为了不变相增加百姓复旦,给迁徙而来的百姓可以提供住房。
最主要的,是各家可以凭手里的田契,在迁入地获得两倍的土地。
同时,承诺他们在前三年,减免他们的税负。
如此一来,大部分人都是愿意搬迁的。
毕竟,这条政令简直就是白送钱,谁不愿意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呢?
就算是有些老人故土难离,可是也架不住家中儿孙劝说,因此最后结果是九成以上的人,都接受了迁徙的政策。
而陈茜这一伙儿人,就是剩下的那一小部分。
州府派了很多人来劝说,他们都咬死了不搬,后续就慢慢的没人去劝说了。
类似他们这样不愿搬迁的,整个犍为县差不多还剩下二三百人。
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大渡河南岸铜子街一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要是因为这里靠着大渡河,交通便利取水方便。
差不多一年多以前,自从其他人迁走之后,这里愈发人烟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