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破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易经》中说:“君子,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安而不可忘危的道理对经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困境里很多人往往能刻苦奋进;而当步入佳境、事业顺利、百事亨通时,反而忘乎所以。原因就在于,面对前者创业者能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对待后者,往往放松警惕,造成失误、导致失败。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一个企业即使取得商业领袖的地位,也不能高枕无忧,安于现状,而要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居安思危,不断开发和创新,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产业领袖地位。
美国的吉列公司是以生产剃须刀而闻名世界并大发横财的企业。可是它就因为没有居安思危,高瞻远瞩,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上曾受到沉重的打击。
1961年,剃须刀的制造工艺领域内出现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英国的威克逊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剃须刀片获得成功,推出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把不锈钢剃须刀片。
不锈钢刀片的异军突起,给吉列拉响了警报。显然,不锈钢刀片市场份额的扩大,严重影响了吉列的市场地位。
此时,吉列公司要么立即推出自己的不锈钢刀片,这样可以满足吉列已有的广大市场,并且不需要用太多的促销费用。但这样做,将会对原有产品“超级蓝光”的市场造成强烈冲击,甚至要放弃“超级蓝光”,因而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吉列的决策者们经过分析,错误地认为自己在刀片市场的地位不会被动摇。于是,他们不理睬不锈钢刀片,全力巩固自己的“超级蓝光”的市场地位。
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决策。在吉列的决策作出后
不久,事态的发展便急转直下,令吉列的决策者们瞠目结舌。不锈钢刀片在市场上的销售势头空前凶猛。完全剃刀公司和精锐公司充分利用吉列无动于衷的大好时机,投入巨额促销费用,大力宣传不锈钢刀片的经久耐用,物美价廉,使不锈钢刀片的销售不断升温。
在强大的促销攻势下,吉列的新老顾客纷纷叛离,投入了不锈钢刀片的怀抱。吉列的“超级蓝光”碳钢刀片的销售量急剧减少,市场份额降至吉列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如今,40余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世界剃须刀片市场上龙争虎斗,几经沉浮,虽然吉列还是牢牢占据了市场的霸主地位,但那次大伤元气的痛苦教训是深刻的。
在万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要竞争。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残酷世界,每个人都可能会随时被击倒而成为输家。老子的“祸莫大于轻敌”的提醒,可以让我们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懂得居乐思悲,居安思危,居福思祸,在忧患中生存和发展。
若子削J提醒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做人做事应居安思危,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乐,多一分忧患,将使人生进入佳境。凡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福往者福来
【原文】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o第八十一章
【译文】
圣人不积累财富,一心为众人着想,自己反而越富有;竭尽全力地奉献给大众,自己反而得到的越多。
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正所谓“爱岀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浮无道,横征暴敛,通取于民以无度。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家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大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
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的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对这种得失观的一语道破。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
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让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
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後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债的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大不高兴。
5
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陷害,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先舍后得,换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有高人总结出“欲取先予”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舍不得。舍不得也要舍得。第二阶段:舍得。人一舍得,就会越舍越得。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从来没有只种不收、只收不种的道理。第三阶段:大舍得。这个阶段是“白给”的阶段。施舍不求回报,帮助不求还恩。这种境界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老子的提醴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