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回想着刚刚昙花一现般的信件,内心中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不过预想中的加强监视与调查并没有出现,一切都如同从未发生过一样的风平浪静。
这一天,第一批电子替代大脑的民众开始进行了恢复进程。
处在低温中的身体被送入全息扫描系统。
这套系统是依靠全新一代的计算系统作为数据支撑,在即将苏醒时,将超低代谢的大脑送入扫描系统。
并在扫描的过程中完成模拟大脑的构建与植入工作。
这是一项同步实现的功能,意在扫描与重建共同开展。
当用于扫描的超临界光子轰击在被扫描的细胞上时,强大的能量会将这个细胞蒸发,并利用数据记录下原本细胞的形态。
在通过量子堆栈技术,在不切开颅腔的前提下,在原有位置成比例的复制出原本的大脑。
由于复刻的大脑对能量需求较高,还需要在头部内堆栈出用来吸收无线供能的接收线圈。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物体的自由度。
因为一旦人体离开能量供应场范围超过2个小时。
电子脑就会因为能量的缺失而陷入脑死亡。
同时每个人还要定期的服用各种激素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毕竟这只是一个临时措施。
“妈妈!我的头好痛!”一名幼年时期的小女孩从置换舱内坐了起来,她双眼无助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口中一直叫喊着的妈妈也没有出现,陪着她的只有几台医疗机器人。
而就在她微微转动了一下头部时,医疗机器人敏锐的探测系统就捕捉到了她两颗眼球不由自主的剧烈震颤。
突然头晕的小女孩不受控制的倒了回去,好在一直陪在身旁的医疗机器人迅速扶住了对方的身体,这才没有让她的头,重重的磕在医疗舱旁坚硬的内壁上。
“为什么会这样?”思旭担忧的问着陈璐。
缺少二号以及三号的帮助,思旭与科学之间仿佛存在着一层纱帐一般。
虽然思旭明白也理解两个人解释的原理与关节,但是有人给予快速的引导可以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
“这是正常现象。
即便电子脑是原比例一比一复刻的,但是由于尺寸的修改,原本的神经网络与电子脑之间的通讯距离发生了改变。
这使得已经熟悉的身体会有陌生感,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只要稍微坚持一下,等身体适应了现在生物电信号的这些差异,就会恢复正常的。”
“痛苦?”整个一大段思旭就在意痛苦这两个字了。
“嗯!与疼痛不同,那是一种几乎无法想象的眩晕感。”就在陈璐这句话刚说完,第一名苏醒的小姑娘哇的一下剧烈的呕吐起来。
同时她的头也不由自主的与眼球一样微微摆动与震颤。
不过好在这一过程仅有几分钟,几分钟后的小姑娘除了面色非常糟糕以外,与常人无异了。
随着接受扫描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适应性的生理反射无一例外的出现在了每个人的身上,并且这种情况年龄越大,越严重。
“就没有什么药物来帮助他们吗?”
“药物只会延长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