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刘子维简介 > 第36章 知源乡的求知欲湮灭(第2页)

第36章 知源乡的求知欲湮灭(第2页)

趁着愚知者被光芒束缚的瞬间,赵虎的激光束终于切开了金属核心。核心碎裂的瞬间,发出一声清脆的破裂声,化作无数灰黑色的光点消散在空气中,像被阳光驱散的愚昧。知源阁内的愚知雾迅速退去,被撕碎的书籍碎片在地上微微颤动,似乎想要重新拼接;被烧毁的手稿灰烬中,还能辨认出几个字;“智慧碑”的碎片在地上排列出模糊的轮廓,像是在诉说知识的力量。

愚知者看着逐渐恢复的求知欲,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身体化作一缕黑烟,撞破知源阁的窗户逃向远方。“他跑了,但‘愚知雾’的残留至少需要72小时才能完全消散。”赵虎跑到窗边,看着黑影消失的方向,“乡内的求知欲虽然在回升,但很多人还是对知识心存疑虑,像刚从愚昧中醒来,还不适应思考。”

刘子洋捡起地上的忆知饼,饼上用芝麻镶嵌的“知”字虽然有些模糊,却透着股智慧的光芒。“没关系。”他将一块饼递给一个还在迷茫的乡民,“求知欲就像种子,只要没被彻底烧死,就能重新发芽。只要有人先翻开书本,有人先向别人请教,有人先给孩子讲个科学故事,就像先播下一颗种子,慢慢就能重新长出知识的森林——这种‘复知效应’,是对抗求知欲湮灭的最强力量。”

宋悦薇的检测仪显示,知源乡的“求知欲指数”开始缓慢回升,从1%升到了9%,虽然离正常的90%还有很大差距,但上升的趋势很稳定。“愚知核心被摧毁后,求知湮灭波的强度下降了98%,但已经造成的知识荒漠需要时间修复。”她调出一组乡民的行为画面,“你看,已经有人开始从灰烬中抢救未烧完的书籍了,虽然还在嘀咕‘捡回来也没人看’,但手上的动作却很认真。”

苏清颜把剩下的忆知汤分给乡内的乡民,饮过汤的人,脸上的愚昧渐渐褪去,有人把焚烧的书籍残骸收集起来,说“或许能修补好几本”;有人重新打开了学堂的门,说“还是让孩子们认几个字吧”;那个打孩子的父亲,把扔进猪圈的书包捡回来,洗干净,递给孩子,说“想去上学就去吧,爹以前……错了”。

刘子洋站在知源阁的门口,看着知源乡的书籍重新被拾起,听着乡内逐渐响起的读书声和提问声,感受着空气中重新弥漫的求知欲和对智慧的渴望。他知道,愚知者虽然被击退,但熵组织的破坏从未停止。他们破坏审美感知,是为了让人失去精神滋养;破坏信任诚信,是为了让人失去合作基础;破坏求知欲,是为了让人陷入愚昧,最终在无知中被自然或自身毁灭——这些看似不同的手段,都在试图将人类文明拖入蒙昧、野蛮、没有进步的深渊,让世界变成一片没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有原始欲望的荒原。

夜风穿过知源阁的窗户,带来乡内智慧泉的清甜和书香。刘子洋低头看着手里的青铜灯碎片,上面的“知”字虽然还有些模糊,却已经能看出笔画的智慧。他把碎片交给赶来的老学者知伯,“重新打磨一下,它还能照亮求知的路。”

知伯接过碎片,紧紧攥在手里,像是握住了整个乡的灵魂。“我会的。”他的声音带着沙哑,却透着一股久违的坚定,“我要重新编写《知源录》,从最简单的识字、算数开始,一字一句地写,一页一页地抄,让后生们看着——知识不是负担,是力量;求知不是愚蠢,是智慧;读书不是浪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算求知欲被湮灭过,也能重新点燃;就算知识被践踏过,也能重新积累。”

知源乡的第一缕晨光,照在重新整理好的知源阁里。几个早起的学者正在拼接被撕碎的书籍,有人小心翼翼地用胶水粘贴“智慧碑”的碎片,动作虽然缓慢,却异常认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碑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像一颗被重新唤醒的智慧之心。

刘子洋走到乡口的启智门前,看着乡民们正在修复被凿坏的门柱,一个孩子拿着粉笔,在门楣上重新写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字迹稚嫩,却透着股认真。宋悦薇的全息影像调出知源乡的“求知欲指数”曲线,曲线从最低点的1%缓慢回升到了15%,虽然依旧陡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上升趋势。

“老板,检测到愚知者留下的异常信号。”宋悦薇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他在逃跑前,向熵组织发送了一组数据,似乎在定位……全球所有的‘知识锚点’——那些支撑着人类知识传承的图书馆、学校、研究机构、文化典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虎放下手里的工具,脸色凝重:“他想让全人类都陷入愚昧?”

“不止。”刘子洋看着那个写字的孩子,“他刚才说的‘生命真谛’,不是指简单生活,而是指通过摧毁知识,让人类失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没有了知识,就没有了科学;没有了求知欲,就没有了探索;没有了智慧,人类就会在自然的伟力和自身的愚蠢中灭亡。这才是熵组织真正的目的:让人类在无知的黑暗中,自我毁灭。”

苏清颜把一块忆知饼递给那个写字的孩子,孩子咬了一口,指着远处正在学堂前打扫的先生说“先生说,今天要教我们认字呢”。孩子的父亲听到这话,突然加快了修复门柱的速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刘子洋看着这一幕,握紧了手中的青铜灯碎片。“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求知是进步的动力,智慧是应对挑战的武器。只要还有人愿意学习,愿意探索,愿意守护知识的火种,熵组织的阴谋就永远不会得逞。”他转身走向知源阁外,“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本书、一座阁,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智慧。”

乡内的广播开始播放《知源乡之歌》,悠扬的歌声在街巷间回荡:“知识的海洋,宽广无边;求知的小船,扬起风帆;智慧的灯塔,照亮前方;探索的心,永远滚烫……”随着歌声响起,更多的乡民走出家门,加入到学习知识、追求智慧的队伍中。有人在知源阁前设立了“读书角”,有人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共享,有人在学堂里重新开始了教学。

夜幕降临,知源阁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那是知伯带着老学者们在连夜抢救典籍,修订《知源录》。乡道上,路灯按时亮起,照亮了晚归的学子和学者,他们有的捧着书本,有的讨论着问题,有的带着新的发现,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明亮,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刘子洋站在乡口的启智门旁,看着知源乡的灯光一盏盏亮起,腰间的青铜徽章微微发烫。他知道,熵组织的下一次攻击随时可能到来,他们会用更隐蔽、更恶毒的方式来摧毁人类的文明根基。但只要还有人愿意求知,愿意探索,愿意守护知识的火种,这场战斗就永远不会结束。

夜风穿过知源乡的街巷,带来智慧泉的清甜和书籍的墨香。远处的知源阁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虽然还有些生涩,却异常坚定,像一首赞美知识的歌谣,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战斗,还在继续。但希望,也从未熄灭。

喜欢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