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刘子维简介 > 第68章 信诺镇的诚信之基崩塌(第2页)

第68章 信诺镇的诚信之基崩塌(第2页)

“不,来自我见过的那些‘一诺千金’的靠谱,那些‘被人信任’的暖。”刘子洋一拳砸向无信者的胸口,徽章的光顺着拳头钻进去,无信者“嗷”一嗓子惨叫,身上跟烧起来似的,冒起灰黑色的烟,“诚信不是枷锁,是做人的根本;守诺不是傻,是立身的本钱;说话算数不是老古板,是让人信得过的底气。没了诚信,就像船没了舵,迟早要翻;没了守诺的劲儿,就没人信你,路会越走越窄;没了被人信任的暖,日子过得就跟孤家寡人似的,没人待见——这些,你这种人永远不懂。”

趁着无信者被光困住动弹不得,赵虎的激光束“咔嚓”一下,把那金属疙瘩切裂了。核心碎的时候,“啪”一声脆响,变成无数小灰点,跟烟似的散了。践约堂里的失信雾,眼看着就退了,那个借钱不还的人,把剩下的钱全还清了,还给债主道了歉;那个欠工资的老板,虽然钱不够,但大伙儿说“我们信你,慢慢还”;开饭馆的,把“童叟无欺”的牌子重新挂了起来;那个偷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了回去,说“对不起,我不该拿你的东西”。

无信者看着大伙儿脸上慢慢有了点诚信的样子,开始说到做到,气得嗷嗷叫,身子化成一缕黑烟,撞破践约堂的窗户,跑了。“他跑了,但‘失信雾’的渣渣,至少得三天才能散干净。”赵虎跑到窗边,望着黑影消失的地方,“镇里的诚信之基是有点夯实的意思了,但好多人还是习惯性想耍赖,跟刚改掉坏毛病似的,还不太适应说话算数。”

刘子洋捡起地上的忆信饼,饼上用芝麻拼的“信”字,虽然有点糊,可看着就带点靠谱劲儿。“没事儿。”他递给一个还在那儿犹豫要不要兑现承诺的大爷一块,“诚信这东西,就像打碎的镜子,一片一片捡起来,还能拼好。只要有人先把欠的钱还了,有人先把答应的事儿办了,有人先跟被骗的人道个歉,就像先拼上第一块镜片,慢慢就能把这股子失信劲儿拧过来——这叫‘复信效应’,专门对付那说话不算数的毛病。”

宋悦薇的检测仪上,信诺镇的“诚信指数”开始往上爬,从1%到了9%,离正常的90%还差老远,但那线是往上走的,稳当得很。“失信核心碎了之后,那‘无信波’弱了98%,但已经养成的那点爱说谎的毛病,还得慢慢改。”她调出几个镇民的样子,“你看,代购李把骗来的钱退了,正挨家挨户道歉呢,说‘以前是我不是人,以后再也不骗了’,虽然头低着,但态度挺诚恳。”

苏清颜把剩下的忆信汤,分给镇里的人。喝了汤的,脸上那股子油滑劲儿慢慢少了,有人把涂脏的立信碑擦了擦;有人把投了脏东西的“守诺井”清干净了,说“这井水得干净”;那个靠在碑上教坏年轻人的油滑中年人,也站直了,看着有人在修补践约堂,走过去说“我会点木工,我来帮忙修修桌子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子洋站在践约堂门口,看着镇里的人,慢慢开始说到做到,有人喊着“我来还钱了”,有人说“我把答应你的事儿办了”,听着那些“对不起”“我错了”“我守信”的话,空气里那股子尔虞我诈的味儿,慢慢变成了“咱镇里人说话算数”的靠谱气。他知道,无信者跑了,但熵组织的坏主意还多着呢。他们搞散了坚韧,让人没熬劲儿;搞垮了诚信,让人没信用;这些招数看着不一样,其实都是想把人变成没底线、没信誉、没人信的骗子,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

夜风吹过践约堂的窗户,带来信诺泉的甜味儿和江水的气息。刘子洋低头看着手里的琉璃灯碎片,上面的“信”字虽然模糊,可那透着的靠谱劲儿,还是能看出来点。他把碎片递给赶过来的老镇长信伯:“好好磨磨,它还能照着大伙儿说话算数,信守承诺,活得让人信得过。”

信伯攥着碎片,手抖个不停,眼泪把胡子都打湿了,可眼里的光越来越亮:“我知道。”他的声音有点哑,带着股子重新攒起来的劲儿,“我要重新写《信诺录》,从谁先还了欠的钱、谁先办了答应的事儿开始记,一件一件来,让年轻人看看——诚信不是傻,是聪明;守诺不是吃亏,是福气;说话算数,日子才能过得让人信得过。就算一时糊涂、失信过,也能再变回来;就算忘了靠谱的味儿,也能慢慢找回来。”

天刚亮,第一缕光洒在收拾利索点的践约堂里。几个早起的老街坊,正把散落的“诚信模范”锦旗往墙上挂,有人拿着胶水,小心翼翼地粘立信碑的碎片,动作慢,但特认真,透着股子“说话算数”的劲儿。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碑上,亮堂堂的,像块被擦亮的金字招牌。

刘子洋走到村口的立信桥,看着大伙儿在修复桥栏杆,有人在重新雕刻“人无信不立”的字,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还给了被偷的小朋友,说“对不起,我不该拿你的东西,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了”,虽然声音有点小,但说得特认真。宋悦薇的影像调出信诺镇的诚信指数曲线,从1%爬到15%,线还是陡,但一步一步往上走,跟镇里人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似的,踏实。

“老板,无信者跑之前,给熵组织发了点东西。”宋悦薇的表情严肃起来,“好像是在定位……全世界所有讲究诚信的地方——那些老字号商铺、坚守契约的企业、信守承诺的个人、记录诚信故事的档案库。”

赵虎放下手里的活儿,皱着眉:“他想让全世界的人都不讲诚信?”

“不止。”刘子洋看着那个还玩具的孩子,“他说的那‘高招’,根本不是高招,是想让人活在互相欺骗的泥潭里,谁也不信谁,最后乱成一团,任他们渔翁得利。没了诚信,社会就没了规矩;没了守诺,合作就成了空谈;没了被人信任的可能,人就只能单打独斗,最后被困难吞噬。这才是熵组织的坏心思:让人在失信中互相猜忌,最后分崩离析。”

苏清颜给那个还玩具的孩子一块忆信饼,孩子咬了一口,指着远处正在还钱的人说“他们在做好事呢,说话算数”。孩子的爷爷听见了,修复桥栏杆的手更快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眼里的光跟靠谱的船锚似的,让人踏实。

刘子洋看着这光景,攥紧了手里的琉璃灯碎片。“诚信是社会的基石,守诺是合作的桥梁,被人信任是做人的荣耀。只要还有人愿意说话算数,愿意信守承诺,愿意让人信得过,熵组织就别想得逞。”他转身往践约堂外走,“咱们守的不只是这一个镇子,是那份‘一诺千金’的靠谱劲儿,还有靠这股子劲儿攒起来的让人信得过的日子。”

镇里的广播,开始放《信诺镇镇歌》,调子挺靠谱:“信诺镇,讲诚信,说得到,做得到,人人都信得过;你借钱,我还钱,说好日子不拖延;守承诺,重信誉,邻里和睦心欢喜……”歌声一出来,更多的人走出家门,有的去还钱,有的去办答应的事儿,有的就在那儿看着,脸上带着笑。

天慢慢黑了,践约堂的窗户透着光,信伯带着老街坊们,正连夜写新的《信诺录》呢。镇里的路灯亮了,照着晚归的人,有的手里拿着刚写好的欠条(注明了还款日期),有的在说“明天我把答应给张叔的木料送过去”,脸上有点累,但透着股子“说话算数”的踏实。

刘子洋站在立信桥边,看着信诺镇的灯一盏盏亮起来,腰上的青铜徽章有点热乎,带着股子靠谱的力量。他知道,熵组织不定啥时候又会来捣乱,用更阴的招儿,毁人稀罕的东西。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信守承诺,愿意说话算数,愿意让人信得过,这仗就还得打下去。

夜风吹过信诺镇,带来点泉水的甜和江水的清冽。远处的践约堂里,传来老街坊们的聊天声,说着谁谁谁把欠的还了,谁谁谁把答应的办了,虽然有点碎,但听着特靠谱,像首唱不完的诚信歌谣,在夜里飘着,飘向那些需要信任的角落。

仗,还得打。但那点诚信的光,也一直都在。

喜欢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