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皇朝内部的裂痕
第九十一章皇朝内部的裂痕
维天神庭掀起的丹道风暴与经济反制,如同两根无形的楔子,狠狠地钉入了皇朝这台统治了万载的庞大机器内部,原本被绝对力量与森严等级所掩盖的裂痕,开始在这些外力的震荡下,逐渐显现、扩大。
金銮殿上的争吵,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暗流,在更深、更幽暗的权力场中汹涌澎湃。
裂痕一:新旧势力与储位之争。
皇主年事已高,虽修为精深,寿元悠长,但继承人之位空悬已久,早已是朝堂上下心照不宣的隐患。原本,以战功与实力著称的靖王,是呼声最高的人选。此次奉命征讨北域,在许多人看来,正是皇主给予他积累最后声望、奠定储君地位的良机。
然而,镇北侯萧战的惨败,以及随后神庭发起的、让皇朝颜面尽失的经济反击,使得靖王此次出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若胜,自是拨云见日,威望更上一层;可若再有闪失,甚至只是战事胶着,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不堪设想。
以丞相文仲为首的文官集团,以及部分与靖王素有嫌隙的古老世家,开始借此机会暗中发力。
“陛下,北域之事,已非简单军事征讨可定。那李维妖法诡异,更兼擅蛊惑人心,动摇我朝根基。靖王殿下虽勇武,然兵法云‘上兵伐谋’,是否应暂缓兵锋,先行整顿内部,厘清丹道乱局,再图后计?”文仲在御书房内,躬身建言,言辞恳切,却句句直指靖王策略的“鲁莽”。
支持靖王的军方勋贵则怒斥文官畏战误国,双方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
裂痕二:中央与地方的离心。
皇朝疆域辽阔,除核心的中域由皇族与几大顶级门阀直接掌控外,其余四域更多是依靠分封、羁縻与利益捆绑来维持统治。镇北侯府便是北域的代理人。如今萧战败亡,北域近乎独立,神庭的丹药与经济攻势,更是让与北域接壤的西、南两域的地方势力心思活络。
“城主,皇朝的丹药又贵效果又差,还时常断供。兄弟们修炼进度都耽搁了!反观那维天神庭……听说黑岩城那边,用矿石就能换到极品丹药,士兵们修为蹭蹭涨啊!”西域某边军大营中,一名将领向主官抱怨。
“住口!此等悖逆之言,休得再提!”城主厉声呵斥,眼神却闪烁不定。他何尝不知?只是碍于皇朝积威,不敢妄动。但若皇朝迟迟无法解决神庭的威胁,甚至靖王再次失利,那么,墙头草们会倒向哪边,就未可知了。
第九十一章皇朝内部的裂痕
类似的情景,在边境各地悄然上演。苏晓梦的暗影帝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信息,并不断加以引导、放大。
裂痕三:底层修士与民众的怨气。
经济封锁的反噬,最终承受代价的,往往是底层的修士与普通民众。皇朝为了弥补损失,加征了数种赋税,强征了不少物资,导致物价飞涨,民怨渐起。
“这‘安家税’又涨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皇朝丹阁的丹药买不起,黑市的神庭丹又不敢买,这修行之路,难道真要断了?”
“听说北域那边,入了神庭的弟子,不仅丹药管够,还有机会获得什么‘法则种子’,修行一日千里……唉!”
这些抱怨声散落在茶楼酒肆、坊市街巷,如同星星之火,虽未成燎原之势,却足以让统治基石开始松动。皇朝赖以维持统治的“天命所归”与“万民景仰”的光环,正在丹药品质与生活成本的残酷对比下,逐渐褪色。
裂痕四:皇室内部的猜忌。
深宫之内,气氛同样微妙。几位年幼皇子的母族势力,眼见靖王可能受挫,沉寂多年的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暗中串联,试图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为自家皇子争夺那一线机会。甚至有流言蜚语,暗示靖王拥兵自重,其心难测……
皇主坐于龙椅之上,看似威严依旧,但眉宇间的疲惫与眼底深处的阴霾,却难以完全掩饰。他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这台由他驾驭了数百年的帝国战车,内部正在发出令人不安的嘎吱声响。维天神庭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皇朝万年积弊下,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内在。
“传旨给靖王。”皇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朕予他临机专断之权,一应物资、人员,优先供给。告诉他,此战,关乎国运,只许胜,不许败!”
这已近乎是最后的赌注。将希望完全寄托于靖王的军事胜利,以期用一场辉煌的征服,来强行弥合所有裂痕,重铸皇朝威严。
然而,赌桌的另一边,落凤山上的李维,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运气和奇袭的逃亡者。
他正以神国为基,以法则为刃,冷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靖王这把皇朝最锋利的刀,斩在神庭这块最坚硬的铁砧上。
届时,崩裂的,恐怕不仅仅是刀锋。
皇朝内部的裂痕,已然清晰可见。
只待那最终一击的到来,便可能……彻底分崩离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