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胎穿逃荒战乱 > 第232章 筹措税赋(第1页)

第232章 筹措税赋(第1页)

税吏虽然带着“茶钱”和部分粮食悻悻离去,但他留下的“七成”税额和三日限期,却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箬溪三个村子几乎喘不过气。活阎王虽然暂时被送走,但阴霾并未散去。

打谷场上的人群并未散去。七成,听起来比十成好,但对于许多家徒四壁的农户而言,依旧是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现在都还没夏收,家里本就存粮不多更是雪上加霜。

林四勇站上石碾,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乡亲们,先都别着急走。阎王好送,小鬼难缠。孙书吏松了口,已是万幸!但这七成,是我们必须迈过去的坎!如今只有一条路:凑!”

他目光扫过人群:“家有余粮的,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拿出来!按市价折算,或者立下字据,夏收或秋后加利偿还!实在没有粮食的,家里有能变卖的东西吗?鸡鸭、鸡蛋、织的布、存的皮子、甚至……房梁上的木头,都拿出来。我们集中起来,立刻派人去乡里、去县里换钱换粮!县衙只要钱和粮,我们就给它钱和粮!”

这话如同在滚油里滴入冷水,再次炸开。有一个已经走出打谷场外围的妇人哭喊“卖鸡?那是我下蛋换盐的母鸡啊!”

“那匹布是给我闺女攒的嫁妆!”

“房梁木卖了,下雨天怎么办?”哭喊声、争执声再次响起。

这时,乡绅富户们的作用体现了出来。

王保长率先站出来,虽然肉痛,但还是高声道:“我家……先出五石粮!再借出五贯钱!”

李老太公也颤巍巍地表态:“我李家也凑五石粮,三贯钱!”

赵地主也表态:“我家先借出三石粮,再五贯钱。”

李乡绅看着大家都出了,他也勉强表态:“我家银钱没有,粮食先借出四石。”

林四勇自己也当场表示,拿出家中大部分存粮三石和四贯钱。他家这次加征税大出血,手上也没有多少银钱了。

有了带头的,一些稍有余力的人家也开始犹豫着拿出一点。但更多的,是真正一无所有的赤贫户。

一个老汉老泪纵横:“林先生,不是俺不凑,实在是……家里能吃的都快没了,就剩几件破衣裳,谁要啊?”他家就他跟老妻带着孙儿,儿子儿媳早都病死了。早年为给儿子儿媳治病,田都卖差不多了,家里就靠两亩水田过活。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诉:“娃他爹没了,田都卖光了,就靠俺织点布换米,这布还没织完啊……”

林四勇看着这一幕,心酸不已,但他知道不能心软。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现成东西的,出力!王五!”

“在!”

王五立刻应声。“你带一队人,立刻收集各家要变卖的东西,鸡鸭、布匹、鸡蛋、山货,什么都行!组织人手,立刻赶往县城里卖,压低价钱也要尽快出手换成铜钱!记住,只要钱和粮!”

“李三!”

“俺在!”

“你带另一队人,负责登记!谁家出了粮,出了钱,出了物,谁家借了贷,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秋后偿还,绝不赖账!这是信义!”

“先熬过这关,还有两个月就能夏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