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从摆渡车上下来,动作麻利。他戴着一副能遮住半张脸的墨镜,脖子上挂着运动相机,手里还拎着一个装着稳定器的银色手提箱。他的网名,叫“踏遍千山”。
负责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小林的年轻管家。
“山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管家小林。”小林微笑着接过行李箱,“您一个人预订了一整套‘知院’,房间可能会有点多。”
“踏遍千山”没摘墨镜,只是从镜片上方瞥了他一眼。
“我喜欢清静。”
声音不大,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
小林脸上的微笑没有丝毫变化,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他向村内走去。
“踏遍千山”一边走,一边举着运动相机,镜头在四周缓缓扫过。他的嘴里,也在同步进行着点评。
“这水倒是干净。不过现在人工水系都能做到这个水平。”
“徽派建筑,做的还行。就是太新了,少了点味道。”
“银杏树不错,就是种得太刻意了,匠气重。”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眼前的美景,然后挑出一根不存在的骨头。
小林始终安静地跟在半步之后,没有插话,也没有辩解,脸上一直挂着那副恰到好处的微笑。
终于,在一个岔路口,“踏遍千山”停下了脚步。他关掉相机,转过身,正对着小林。
“小林是吧?”
“是的,山先生。”
“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路上。”“踏遍千山”的声音里,带着一种阅尽千帆的傲慢,“从西藏的神山到冰岛的冰川,什么样的景色我没见过?你们这里,做得不错,但也别想唬住我。”
小林脸上的微笑,依旧没有丝毫变化。
“山先生您说得对。”
“我们这里,没有神山,也没有冰川。”
“我们只是想造一个,您看遍了神山冰川之后,想回来歇歇脚的地方。”
小林领着“踏遍千山”,来到一座位于村落最深处的院落前。
木牌上,写着:陆号。
“山先生,到了。”
“踏遍千山”的目光,从高大的马头墙开始扫视。
“墙体不错,用了草木灰,颜色看着舒服。”他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但这门口,怎么一边放着梅桩,一边摆着芭蕉?不伦不类。”
小林微笑着解释:“山先生,这套陆号院,主题是‘四季’。”
“门口左手这盆腊梅,是‘冬’。”
“右手这丛芭蕉,是‘夏’。”
“踏遍千山”愣了一下。他没说话,走上前,仔细看那两扇厚重的木门。门上没有门环,只在左右两扇门板上,各雕了一幅浅浅的浮雕。
左边,是春燕衔泥。
右边,是秋蝉伏叶。
“有意思。”他自言自语,推开了门。
院内的景象,让他彻底停住了脚步。
这同样是一个三进的院落。但每一个院子,都代表着一个季节。
前院,是“春”。
院中没有名贵的花木,只有一片最寻常的青草地,绿得逼眼。草地中央,几块顽石随意地摆放着,石缝里,钻出几株嫩黄的迎春花。东墙下,一架紫藤萝正攀援而上,吐出淡紫色的花苞。
“踏遍千山”蹲下身,捻起一根青草,放到鼻尖闻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