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汗流浃背支支吾吾又带着些气愤,狡辩式的支应了一句。
“导演,我们现在是在讨论电影的剧情结构以及结局的现实性融合问题,你不能用我一个人的个体困境来替换问题核心,每个人都希望孩子得到救赎,但是……”
“停下吧,马歇尔先生。”
方星河摆摆手,打断对方的狡辩。
“看来您很清楚,电影只是现实的延伸,并不需要完全遵循现实的大多数情况,我们对电影的任何设计都属于艺术理念的一部分,而我的艺术理念就是救赎,这没问题。”
“YES!”
台下好多观众高声附和。
“这没问题!”
马歇尔张了张嘴,然后发现找不到足够力度的反驳,随后讪讪放下话筒。
欧洲的影评人还是很在乎体面的,他们不会像国内的公知那样死缠烂打,因此,后面的提问也避开了商业与艺术性之争。
四大场刊之一的欧罗巴电影问起演技。
“方导,我们惊讶地注意到,影片里的每一位演员都贡献出了异常精湛、极其贴合人物的表演,丝毫不见青涩,而又那么灵动。
对于您,不管您拿出什么样的表现,我都不会感到奇怪,您仿佛是为奇迹而生。
但是您的两位女孩,念和莱,她们应该还没有成年吧?
可她们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出乎意料,我认为她们是全世界范围内,同年龄段里数一数二的表演天才。
我想知道,您是怎样选中她们,然后又是怎样调教出这样的表演的?”
好问题。
方导向那哥们投去赞许眼神,然后从容不迫的回道:“我当然拥有极高的表演天赋,但是,只靠天赋可成就不了这样一部电影。
我,以及我的演员,为了将最好的效果呈现给大家,付出了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努力。
好吧,由我亲自讲解好像自我吹嘘一样,或许你应该问问陈念的扮演者刘一菲,你们也可以叫她xixi。”
方星河将话筒交予嫩仙,眼神一打,关门放菲!
公开发言对于哪怕只有16岁的刘一菲而言也不是难事,她落落大方地接过话筒,可在开口前,她仍然深深地吐出一口气。
不是畏惧,而是感慨。
虽然这不是最终的领奖台,可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仍然梦幻到足以嘉奖所有为此做出的付出、辛苦甚至牺牲。
“大家好,我叫刘一菲,英文名Crystal,小名茜茜,今年16岁,来自华夏的北电学院,02级大一新生。”
闪光灯密集亮起,她对媒体的杀伤力已经初现端倪。
“wow!你真美!”
主持人莫妮卡接替记者,将问题掰碎了重新进行采访。
“xixi,你演出了一个完美的念,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奇你是什么做到的,当你拍摄《Betterdays》的时候,应该只有15岁吧?”
“是的。”嫩仙点头。
“那么你是怎样被方导选中的?那时的你应该还没有上学,也没有很多表演经验。”
“确实没有。”
嫩仙继续点头:“那时候我刚刚出演人生中第一部电视剧,扮演一个女配,因为毫无表演经验,经常拖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