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冷宫签到开局 > 第五章 情报初织风雨欲来(第2页)

第五章 情报初织风雨欲来(第2页)

几乎是同一时间,长秋宫内。

栗晓燕看着系统光屏上突然弹出的警告提示,瞳孔微缩。

【警告!检测到高位格存在(摄政王宇文擎)对宿主关联产业(花露)产生关注。潜在威胁等级:高。】

【警告!宿主行为已引起朝廷相关部门(市舶司、皇城司)隐性调查。生存环境风险提升。】

第五章情报初织,风雨欲来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步子迈得太大,终究是扯动了某些敏感的神经。

她并不十分意外。花露利润太高,流通渠道又主要依托王嬷嬷所在的贵妃一系,想完全瞒过宇文擎的眼睛,本就不可能。她原本的打算,就是在引起真正注意前,完成初步的资本积累和信息网铺设。

现在,时机虽稍显仓促,但也不算全无准备。

“惠儿。”栗晓燕声音平静,“让王嬷嬷传话出去,就说最近番商船期延误,花露断货了。现有的存货,价格翻三倍,悄悄放给最核心的几个买家,然后彻底停掉。”

“是,娘娘!”惠儿如今对栗晓燕已是盲目的信服,立刻去办。

栗晓燕则点开系统商城,毫不犹豫地用刚刚积攒到200点积分,购买了那本【初级情报网络构建指南】。

大量的信息流涌入脑海,关于如何筛选人员、建立联络点、传递信息、规避侦查……虽然只是“初级”,但其中蕴含的组织学和信息管理理念,对这个时代而言,已是超纲的存在。

她结合之前通过老赵、张全以及宫外小院建立起的微弱人脉,开始着手编织一张更隐秘的网。她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市井流言,而是主动撒出饵料。

她让宫外小院的负责人,那位姓钱的老嬷嬷,以“寻觅新奇海外货物”为名,接触那些常与海外番商打交道的牙人、码头力霸、甚至是一些落魄的读书人(他们往往通晓番文,能获得一手信息)。不直接打探朝政,只关注货物流通、物价波动、各地奇闻异事。

另一方面,她通过王嬷嬷这条线,将触角谨慎地伸向官僚体系的下层。一些不得志的底层小吏,俸禄微薄,又身处信息节点,用金钱开道,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消息。栗晓燕的要求很简单:不需要他们冒险窃取机密,只需记录他们职责范围内能接触到的、看似寻常的公文往来、人员调动、物资调配等公开信息。

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溪流,汇入栗晓燕手中。她则凭借超越时代的分析能力,在其中寻找规律和关联。

几天后,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一个被收买的户部抄写小吏回报,近期江南东道几州上报的春蚕丝绢产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有细微的、不合理的下降。而几乎同时,来自宫外牙人的消息称,江南来的大丝商,近期在上京收购生丝的意愿异常强烈,价格也暗中抬高了半成。

蚕丝减产?商人抢购?栗晓燕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寻常。她立刻让钱嬷嬷派人,带着银子,快马赶往江南东道那几个州,不需要打听官面文章,只实地查看桑田长势、询问当地蚕农。

几乎就在情报网开始运转的同时,宇文擎那边的调查也有了初步结果。

“王爷,花露的源头,查到了西市附近的一处普通民宅。宅主是一姓钱的寡居老妇,深居简出。但属下发现,每隔几日,便有宫中采买杂物车辆经过那附近,有时会短暂停留。”黑衣心腹禀报。

“宫中?”宇文擎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椅的扶手,“具体是哪一宫的人?”

“车辆标记模糊,驾车的内侍也很面生。但属下跟踪了几次,最终都消失在……靠近冷宫的区域。”

“冷宫?”宇文擎敲击的动作一顿,眼中锐光一闪而过。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那个几乎被他遗忘的名字——皇后,栗晓燕。那个被他和他那姑母太后亲手选中的、家世败落、性格懦弱的傀儡。

会是她吗?

可能性极小,但……宇文擎从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尤其是最近,他隐约感觉到,朝堂上某些原本安分的老家伙,似乎有些不安分的躁动。虽然还不足以撼动他的地位,但这种细微的变化,让他心生警惕。

“加派人手,盯紧那处民宅,还有……长秋宫。”宇文擎冷声下令,“任何出入之人,都给本王查清楚。另外,去查查皇后母家,还有没有什么漏网之鱼,或者……她入宫前,可曾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人?”

“是!”

长秋宫的平静,被打破了。

虽然表面上依旧冷清,但栗晓燕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监视的视线变得密集而锐利。系统地图上,代表危险的红点明显增多,而且活动频率加剧。

惠儿也察觉到了异常,送饭的小太监眼神躲闪,连张全最近送东西来,都匆忙了许多,不敢多留。

“娘娘,他们是不是……”惠儿忧心忡忡。

“慌什么。”栗晓燕看着窗外一株枯败的老树,语气淡漠,“该来的总会来。我们的‘功课’,做得差不多了。”

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钱嬷嬷紧急送来的密报。派往江南的人带回消息,那几个州所谓的“春蚕减产”纯属子虚乌有!桑田长势良好,蚕农普遍反映今年收成不错。但当地官府却强行压价收购,导致大量生丝被囤积,市面上流通锐减。

与此同时,她安插在某个大丝商府邸的眼线回报,那丝商近日频繁与几位背景深厚的皇商接触,似乎有大宗交易在酝酿。

官商勾结,制造短缺假象,囤积居奇,准备哄抬丝价!

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浮现在栗晓燕眼前。而这背后,必然有朝中大员的影子,甚至可能直指那位以“清廉”自居,却掌管着户部的某位尚书大人。这或许,就是近期朝堂暗流涌动的原因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