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指挥权限 > 第76章 灰烬余痕与香料迷途(第1页)

第76章 灰烬余痕与香料迷途(第1页)

城西,永宁坊。

昔日里香气弥漫、客似云来的瑞和香料行,如今已化作一片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木如同巨兽的骸骨,狰狞地指向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熏味、焦糊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被大火炙烤后愈发显得诡异的**酸涩气**。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在外围拉起了警戒线,阻止好奇的百姓靠近。而内部,则是皇城司缇骑的身影在忙碌。

陆寒江肩伤未愈,但依旧亲自站在废墟中央。他脸色苍白,薄唇紧抿,深邃的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每一寸焦土。肩头的伤痛阵阵袭来,却远不及他心头的沉重。

“大人,”一名浑身沾满烟灰的掌班上前禀报,“初步清点,共发现七具尸身,皆集中于后堂库房区域。经仵作初步查验,其中五人颈骨断裂,系被人以重手法扭断致死;另外两人心口有锐器刺入的伤口。**皆在火灾发生前已然毙命**。”

他顿了顿,补充道:“库房内原本存放香料的本箱、货架,几乎焚烧殆尽。但在清理时,弟兄们在一处被倒塌房梁压住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以精铁加固的小型暗格。暗格有被强行撬开的痕迹,里面……空空如也。”

杀人,纵火,目标明确地取走暗格中的东西。这完全印证了林微熹的推测——灭口,销毁证据!

“可曾发现与那种特殊香料相关的物品?哪怕是残渣?”陆寒江沉声问道。

掌班面露难色:“回大人,火势太大,寻常香料早已焚毁殆尽。不过……”他引着陆寒江走到一堆特别的灰烬前,这里的灰烬颜色与别处略有不同,夹杂着一些未能完全烧融的、类似琉璃或陶瓷的碎片,以及少量凝结的、颜色深暗的块状物。

“此处原应是处理或储存特殊香料的工作台。这些碎片像是某种器皿,而这些块状物……”掌班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小块,“弟兄们都说,这里的酸涩气味最为明显。”

陆寒江凑近,仔细嗅了嗅。没错,正是那种在水寨密室和赵元魁身上都出现过的、独特的酸涩感,经过大火的洗礼,非但没有完全消失,反而与焦糊味混合,形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喻的古怪气息。

他蹲下身,不顾脏污,用手指捻起一点灰烬,在指尖搓揉,仔细观察。“对方行事狠辣,计划周详,几乎抹去了一切明显痕迹。但他们百密一疏,这气味,以及匆忙撬开暗格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据。”

**【陆寒江内心OS】:微熹的判断果然精准!香料,就是关键!瑞和行是“烛龙”在京城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们如此急于摧毁此地,恰恰说明我们触碰到了他们的痛处。只是……暗格中被取走的东西,会是什么?账册?名单?还是……**

就在这时,一名缇骑快步而来,双手呈上一封密封的信函:“指挥使,相府派人秘密送来的,说是林郡主亲笔。”

陆寒江心中一动,立刻接过,拆开火漆。信纸上,是林微熹那略显娟秀却带着急切笔锋的字迹。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特制香料”作为“烛龙”联络标记的推测,并重点提到了光禄寺少卿郑桐曾收受赵元魁含有“苏合香、安息香”的节礼,怀疑其可能与“烛龙”有关,甚至暗示“烛龙”的触角可能已伸入宫廷香料采办体系。

信的最后,她还补充了一句:“此种特制香料,气味独特且持久,非寻常之物。若能寻得样本,或可追查其原料来源、制作工艺,乃至流通渠道,或为突破口。”

陆寒江看完,眼中闪过一丝混合着赞赏、担忧与决然的光芒。林微熹身在府中,仅凭一些零散信息,竟能将线索梳理得如此清晰,直指核心!

“光禄寺……郑桐……”陆寒江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宫廷!如果“烛龙”真的连那里都能渗透,其危害将难以估量!

他立刻下达命令:“一,仔细筛查瑞和香料行所有往来账目副本、货单存根,寻找与光禄寺、郑桐,或其他可疑官员的关联!二,暗中排查京城所有香料铺,尤其是经营南洋高端香料的,寻找类似气味的特制香料!三……”他略一沉吟,“加派人手,严密监视光禄寺少卿郑桐府邸及其一举一动,但切勿打草惊蛇!”

“是!”

**

相府之内,林微熹同样没有闲着。

送出给陆寒江的信后,她依旧心绪难平。她知道自己的推测给了陆寒江方向,但如何将这方向落到实处,找到确凿证据,才是关键。

“特制香料……原料……”她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

她命人请来了府中一位年老的女官——容嬷嬷。这位容嬷嬷早年曾在宫中侍奉过一位喜好调香制香的太妃,对香料颇有研究,后来年纪大了,被林丞相安排到相府荣养。

“嬷嬷,您快请坐。”林微熹让丫鬟给容嬷嬷看了座,虚心地请教,“您见识广博,可知晓,什么样的苏合香或者安息香,会带有一丝……**酸涩**之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容嬷嬷闻言,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郡主怎会问起这个?寻常上品的苏合香,气味辛烈中带着甘甜;安息香则更显温暖香甜。若带酸涩……若非品质低劣、保存不当所致,那便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别的东西。”

“加入了别的东西?”林微熹眼睛一亮,“会是什么?”

“这可就复杂了。”容嬷嬷沉吟道,“或许是某种特殊的植物汁液,或许是矿物粉末,甚至可能是……某些罕见的动物分泌物。老身当年随太妃调制合香时,也曾尝试加入少许**龙涎香**的初萃原液,其味腥咸,若比例不当,确会带来些许酸涩之感。但龙涎香何等珍贵,岂会大量用于制作标记信物?”

龙涎香?林微熹记下了这个线索。但这显然不是普通势力能大量使用的。

“还有一种可能,”容嬷嬷继续道,“并非香料本身酸涩,而是盛放香料的**容器**,或者用于混合香料的**工具**,采用了特殊的材质。例如,某些南洋特有的**酸枝木**,或者经过特殊药水浸泡过的陶瓷,其气味缓慢渗透入香料之中,经年累月,便使得香料带上了那种独特的气味。”

容器!工具!

林微熹立刻想起了水寨那个散发着气味的铜盒,以及瑞和香料行火场中那些未能烧融的琉璃、陶瓷碎片!

“嬷嬷,您可知京城之中,或者说南洋那边,有哪些地方擅长制作这类特殊的香具?或者,有哪些商号专门经营带有异域风格的香料容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