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国之大魏风云 > 第370章 邻国联盟求和(第1页)

第370章 邻国联盟求和(第1页)

大魏军队在战争后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推进,邻国的防线被逐一击破,领土也在迅速沦陷。此时的邻国,恰似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破船,船身千疮百孔,桅杆折断,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在大魏强大的军事压力以及外交分化策略的双重打击下,邻国终于意识到,这场战争他们已无力继续支撑,求和的念头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邻国朝堂中悄然萌生。

邻国那曾经辉煌壮丽的宫殿,如今笼罩在一层灰暗的阴霾之下。宫殿外的花园,曾经繁花似锦,如今却一片荒芜,残败的花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像是在为邻国的命运暗自垂泪。宫殿内,往日明亮的烛光此刻也显得黯淡无光,摇曳的火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这空旷的空间增添了几分阴森与死寂。邻国国君坐在那曾经威严无比,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的宫殿中,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疲惫。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邻国的命运敲响丧钟。“如今我军节节败退,大魏军队锐不可当,若再继续抵抗下去,恐怕我邻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啊!”国君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宛如一只受伤的困兽在绝望地哀鸣。

大臣们纷纷跪地,宫殿内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沉重的叹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抬起头,眼中含泪说道:“陛下,事已至此,为今之计,唯有求和,方能保我邻国一线生机啊!”老臣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深知求和意味着什么,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求和?这不是示弱吗?堂堂一国之君,怎能向那大魏低头!”一位年轻气盛的武将猛地站起身,满脸涨红,双手紧握拳头,大声吼道,“末将愿率敢死队,与大魏拼个鱼死网破,也不能受这窝囊气!”

老臣转过头,目光恳切地看着武将,语重心长地说:“将军,不可意气用事啊。如今我军兵力损耗巨大,粮草补给也难以为继,拿什么去和如日中天的大魏军队拼?若继续硬抗,受苦的还是我无辜百姓,国家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武将听后,咬着牙,身子微微颤抖,最终还是缓缓坐下,口中仍喃喃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邻国国君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不甘,但很快又被无奈所取代。“传朕旨意,即刻派遣使者前往大魏,向大魏皇帝表明我等求和之意。”国君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决绝,仿佛在做出这个决定的瞬间,他已经苍老了十岁。

与此同时,在大魏的京城,皇宫内一片喜气洋洋。阳光透过琉璃瓦,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将整个皇宫装点得格外庄严肃穆。新皇赵煜坐在龙椅上,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我大魏军队英勇奋战,如今邻国已呈溃败之势,这场战争,胜利必将属于我大魏!”赵煜的声音充满了自豪,如同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朝堂。

就在这时,太监匆匆走进来,高声禀报道:“陛下,邻国使者求见。”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着邻国使者此行的目的。赵煜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宣!”

邻国使者,身着一袭朴素但整洁的长袍,神情谦卑地走进朝堂。此时,殿外微风拂过,吹动着殿门口的旗帜,发出猎猎声响,仿佛在为这紧张的氛围添上一笔注脚。使者快步走到殿前,“扑通”一声跪地,高声说道:“大魏皇帝陛下,我乃邻国使者。此次前来,是奉我国国君之命,向陛下求和。我国国君深知冒犯大魏之罪,愿诚心悔过,恳请陛下网开一面,赐予我邻国和平。”使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的脸上满是惶恐,眼神中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仿佛在这威严的朝堂上,他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生死全掌握在大魏皇帝的一念之间。

朝堂上再次响起一阵议论声。“陛下,邻国如今求和,怕是见大势已去,想以此来拖延时间,伺机反扑,不可轻信啊!”一位武将,满脸愤慨地说道,他的双手紧紧握拳,眼中燃烧着对邻国的怒火,仿佛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将邻国使者生吞活剥。此时,朝堂内的气氛愈发凝重,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陛下,老臣以为,邻国此时求和,或许是真心。如今我大魏军队已占尽优势,邻国若继续抵抗,必遭灭国之祸。他们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位文臣,出列缓缓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睿智,仿佛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早已看透了邻国的心思。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文臣身上,映出他沉稳的身影。

“哼,真心求和?谁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先前发言的武将又忍不住插话,“说不定前脚求和,后脚就整军备战,卷土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臣微微摇头,反驳道:“将军此言差矣。如今邻国已被我军打得元气大伤,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再次挑起战端?况且,若陛下能接受求和,以仁德之心对待邻国,不仅能让百姓免受战火,更能彰显我大魏大国风范,日后四方来朝,皆会对我大魏心悦诚服。”

赵煜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目光转向邻国使者:“你且起来说话。既来求和,可有诚意?若只是虚情假意,妄图蒙混过关,朕定不轻饶!”赵煜的声音威严而冰冷,如同寒冬的北风,让人不寒而栗,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敲击在邻国使者的心头。此时,殿内的温度似乎也随着皇帝的话语骤降,一片寂静。

邻国使者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明鉴,我国国君此次求和,绝无半分虚假。为表诚意,我国愿割让部分边境领土给大魏,以作赔罪;同时,每年向大魏进贡大量的财物,以彰显我等对大魏的敬意。”使者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求和协议,双手高高举起,呈给赵煜。窗外,一只飞鸟掠过,发出清脆的叫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赵煜接过协议,仔细翻阅起来。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大臣们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皇帝的裁决。许久,赵煜抬起头,目光扫向群臣:“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此时,殿内的光线似乎也变得有些昏暗,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一位年轻的大臣,出列说道:“陛下,邻国此次求和,开出的条件看似优厚,但我大魏如今兵强马壮,若继续进攻,定能将邻国彻底征服。此时接受求和,会不会错失良机?”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仿佛在这重大的决策面前,有些举棋不定。

“陛下,老臣以为,战争终究是为了和平。如今邻国已求和,若能就此止戈,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也是好事。况且,接受求和,我大魏既能获得实际利益,又能彰显大国风范,何乐而不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缓缓说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为皇帝指引着方向。阳光再次透过云层,洒进朝堂,给这充满争议的讨论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老臣赞同。虽说我大魏有实力踏平邻国,但战争残酷,将士们死伤无数,百姓也苦不堪言。若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实乃苍生之福。”又一位老臣站出来附和。

年轻大臣皱了皱眉头,仍不甘心:“可万一邻国反悔,这和平岂不是昙花一现?到时候再想征服,恐怕又要大费周折。”

“正因如此,才更要在和谈时定下严苛条约,让邻国不敢轻易违约。同时,我大魏边境防御也不可松懈,时刻警惕。”先前提议求和的文臣补充道。

赵煜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大魏未来的重大决策。若继续进攻,虽有可能彻底征服邻国,但也会让大魏的士兵们继续流血牺牲,百姓们也将继续承受战争的痛苦。而接受求和,虽然能换来和平,但也需要谨慎考虑,以免让邻国有机可乘。

就在赵煜思考之际,邻国使者再次跪地:“陛下,恳请您给我邻国一个机会。我国国君愿以人格担保,今后定与大魏和睦相处,绝不再犯。”使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这决定命运的时刻,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赵煜的身上。殿外,天色渐暗,乌云开始聚集,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数。

赵煜看着跪地的邻国使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战场上那些英勇奋战的大魏将士们,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不惜抛洒热血;也想起了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他们渴望和平,渴望能过上安稳的生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煜终于做出了决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