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梅雨季像个磨人的小妖精,缠缠绵绵下了整三日,好不容易放晴,李天泽便抱着铁苗钻进了城南的旧书市。说是淘书,实则是查探三皇叔余孽通过书院传递密信的线索——猫妖昨夜的密报说,铁花书院的山长最近常来此处,将《水经注》的某几页折角,而那些页码对应的,正是老龙弯的河道图。
“殿下,您看那棵老槐树!”狗剩突然指着街角歪斜的槐树,树干上钉着半块神火纹铁牌,“张铁匠上个月在这儿抓了个偷铁渣的小贼,现在成了咱们的暗桩标记!”李天泽看着铁牌上歪歪扭扭的“豆苗”刻痕,忽然瞥见树影里闪过个熟悉的月白色身影——是林玲儿,正低头翻看摊位上的《齐民要术》,发间的玉兰簪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却故意用宽大的衣袖遮住了手腕上的朱砂胎记。
“哟,这不是铁花书院的山长吗?”李天泽抱着啃铁铃铛的铁苗凑过去,故意用袖口的焦斑蹭过她手中的书页,“怎么,林姑娘也来淘旧书?我瞧着这本《天工开物》不错,就是缺了页关于‘硝石提炼’的,正好可以拿到神火坊当引火纸。”
林玲儿的指尖在书页上顿了顿,抬头时已换上了疏离的笑:“殿下说笑了,民女不过是给书院的孩子们找些启蒙读物。倒是殿下,抱着小郡主逛旧书市,不怕煤灰弄脏了她的绣花鞋?”李天泽看着铁苗脚上沾着的铁渣,忽然轻笑:“煤灰才是最好的护身符,您瞧,她啃了三个月的铁铃铛,连太医院的太医都诊不出脉,倒说她是‘铁胎’转世呢。”
这话明着是玩笑,暗里却点出铁苗的特殊身份早已成为朝堂谈资。林玲儿的目光在铁苗手腕的银镯上停留一瞬——那是淑妃留下的旧物,镯身上的地龙纹与太子党徽相似,却在尾端多了截豆苗嫩芽。她忽然压低声音,只有两人能听见:“殿下可知,父亲昨日在东宫产了副‘铁火真君’画像?”
李天泽的瞳孔骤缩,东宫产画像,分明是太子要借神化他来坐实“结党营私”的罪名。他看着林玲儿袖口露出的半幅字帖,正是母妃的笔迹,喉间突然发紧:“劳烦林姑娘转告宰相大人,当年黄河堤上的护堤林,如今每棵树都挂着百姓的祈福牌,比画像更得人心。”
两人正说着,街角突然传来喧哗,几个戴胡帽的商队护卫推倒了卖炊饼的摊子,明火执仗地抢起了印有神火纹的炊饼模具。李天泽怀中的铁苗突然“哇”地大哭,小手指着护卫腰间的狼头荷包——正是柔然细作的标记。
“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物,当这是你们草原的牧场?”李天泽将铁苗塞进狗剩怀里,大步上前,袖口的焦斑在阳光下像跳动的火苗,“张大哥,把这些模具拿到神火坊,就说是本皇子订的——以后谁再抢,就让他们尝尝神火雷的滋味。”
护卫们看着他腰间的百工总督令牌,脸色青白交加。林玲儿忽然按住他的手腕,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老茧:“殿下,柔然使团明日便要离京,此时与他们冲突……”李天泽看着她眼中的急切,忽然想起前世她替自己挡住校园霸凌的模样,鬼使神差地反手握住她的手,将枚刻着“豆苗”纹的铁哨塞进她掌心:“林姑娘可知,这铁哨声能唤来神火坊的护卫?若遇危险,吹三声,我必到。”
周围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狗剩更是惊得差点摔了铁苗。林玲儿的耳尖瞬间通红,慌乱中碰掉了摊位上的《水经注》,露出夹在其中的密信——上面画着老龙弯的河道,以及三皇叔旧部的菊花标记。李天泽弯腰捡书,指尖在密信上的断尾狐狸处轻轻一按,将自己的火漆印盖了上去。
暮色漫进旧书市时,林玲儿的小轿即将启程,忽然从帘中抛出个锦囊,正落在铁苗怀里。狗剩打开一看,是块绣着“铁花护苗”纹的帕子,角落绣着极小的“忍”字——这是暗组织的密语,提醒他隐忍待发。
“殿下,您刚才握了林姑娘的手!”回府的路上,狗剩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王妃要是知道……”李天泽敲了敲他的脑壳,目光落在帕子的针脚间:“少废话,去告诉猫妖,老龙弯的河道图上,三皇叔的菊花标记旁,多了个柔然的狼头——他们要在使团离京时动手。”
是夜,神火坊的锻铁声格外响亮,李天泽看着波斯老者新制的微型神火雷,忽然想起林玲儿腕间的朱砂胎记——那是他前世在图书馆替她画的星星。他摸着铁哨上的“豆苗”纹,忽然轻笑:有些偶遇,是命运的火星子,看似不经意溅落,却能点燃整个春天的炉火。
金銮殿的更漏声传来,李天泽望着窗外的槐树影,想起林玲儿翻开《天工开物》时,指尖在“硝石提炼”那页停留的模样。他忽然明白,这个与他有着两世羁绊的女子,既是太子党安插的棋子,也是他破解老龙弯阴谋的关键——就像神火与铁砧,看似对立,却能锻造出最锋利的护民之剑。
梅雨后的月亮格外清亮,铁苗抱着林玲儿送的帕子睡得香甜,小脸上还沾着炊饼的芝麻。李天泽摸着她的小辫,忽然轻笑:“小铁花呀,你那位林姐姐送的帕子,怕是比神火雷还珍贵——因为上面绣着的,是大魏最复杂的棋局,也是最温柔的刀。”
旧书市的灯火渐渐熄灭,李天泽案头的神火灯却彻夜未熄。他铺开老龙弯的地图,用铁笔在三皇叔的菊花与柔然的狼头之间,画下朵盛开的玉兰花——那是林玲儿的闺名,也是他留给对手的谜题。当明天的太阳升起,这场始于偶遇的棋局,终将在神火与铁砧的碰撞中,落下最关键的一子。
喜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