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把家里所有银行卡余额、支付宝、微信零钱全加起来,总共不到九万。房贷八千五,车贷三千,女儿学费七千,老人药费两千,再加上水电物业、人情往来……他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撑不过七个月。**
自己愣在这里,本来想再找一个体面一点的工作,再慢慢的和林慧解释,也许她会好过些。可现在找个工作确这么难…
以前看不上的“野路子”,现在成了救命稻草。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资深市场人,可接品牌策划、文案撰写、活动方案,价格可谈。”
很快,老朋友阿强找来:“老李,我表弟开个火锅店,想做个开业方案,预算五千,你有兴趣吗?”
“有。”他立刻回。
我熬了三个通宵,做了二十页PPT,从品牌定位到传播策略,从视觉设计到引流活动,写得比当年公司投标还用心。发过去后,阿强回了一句:“我表弟说……太正式了,他们就想搞个‘吃一送一’,发点传单,拉点人就行。”
李善盯着手机,手指冰凉。
“那……文案呢?要不要写点有温度的?”他不甘心。
“行,你写个朋友圈文案,要接地气,带点梗,能转发那种。”
我写了四版,对方改了八遍,最后一句定稿是:“新店开业,全场五折,不来后悔一辈子!”
我收了两千块,对方说“先付一半,等开业后再给尾款”。我没争,笑着说:“好,理解。”
挂了电话,我坐在电脑前,盯着那句“不来后悔一辈子”,忽然觉得,这句话像在说自己。
我站起身,走进卧室,从衣柜深处翻出那张尘封已久的简历。十二年了,他没更新过。照片还是十年前的,头发浓密,眼神锐利。打开电脑,新建文件,重写简历。
可写到“最近工作经历”时,我卡住了。
写“被裁”?太难看。
写“主动离职”?心虚。
写“职业空窗期”?像在掩饰。
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留下一句:“因公司战略调整,岗位撤销。”
我盯着那句话,忽然觉得可笑。
**战略调整?那他这十二年的忠诚,算什么?**
---
叫天不应第四章断崖
第二十天,他去面试。
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城中村一栋老楼里。电梯坏了,他爬了七层,满头大汗。面试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T恤牛仔裤,翘着二郎腿,手里转着笔。
“李哥,您这简历……经验很丰富啊。”年轻人扫了一眼,“但您这年龄,能适应我们这种快节奏吗?我们经常通宵改方案,周末也随时待命。”
“能。”我点头,“我身体很好。”
“我们团队都是95后,00后,您觉得能融入吗?”
“能。”我笑,“我心态年轻。”
“那您对薪资预期是多少?”
我犹豫了一下:“按市场价,税前两万左右。”
年轻人笑了:“李哥,实话跟您说,我们这岗位预算就一万二,而且要身兼数职,您觉得呢?”
我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