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顾老师,您说笑了,小顾是咱能叫的吗?”
“借我100个胆子,我也不敢啊。”
面对顾清谦和的态度,沈滕连连摆手,身子都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绝非客套。
他心下清明得很,自己这点斤两,在眼前这尊大佛面前,实在算不得什么。
诚然,
他借着春晚小品里“郝建”那个角色,算是混了个脸熟,
走在大街上也能被人认出来,吆喝一声“郝建”,知名度确实有了。
可这份名气,更多是局限于小品、话剧的圈子里,带着浓重的“喜剧人”标签。
跟当年凭借春晚一飞冲天、火遍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级笑星小沈洋相比,
那差距,何止是云泥之别?
中间怕是隔了十个八个档次还不止。
尤其在偌大的、光怪陆离的娱乐圈里,他沈滕这点“国民度”,换算成实实在在的“咖位”,近乎于无。
那些手握顶级资源的制片人、导演,那些追逐流量的时尚品牌,
谁又会真正把他这个“演小品的”放在眼里?
没人“吊”他,才是常态。
这不,现实就给了他沉重一击。
他和开心麻花全体同仁,几乎是砸锅卖铁、呕心沥血鼓捣出来的那部喜剧电影,
眼看着就要上映了,却像是石沉大海,连个像样的宣传水花都溅不起来。
各大媒体、综艺节目的门坎,对他们而言高不可攀。
整个剧团上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这个名义上的“一哥”,更是愁得寝食难安,眼角的褶子都深了几许。
若不是搭档玛丽在关键时刻,硬着头皮,动用了不知攒了多久的人情和勇气,
给一向乐于提携后辈的何老师打了那通近乎“求救”的电话,并且幸运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他们这群人,恐怕真要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了。
正是因为深切体会过圈内攀高踩低、资源壁垒的残酷,
沈滕此刻面对顾清——
这位刚刚以一部《唐探》狂揽三十亿票房、刷新影史纪录、风头无两、如同明月般耀眼的娱乐圈新贵,
他是打心底里不敢有半分懈怠,更不敢凭着何老师的关系就嘻嘻哈哈地套近乎。
他生怕自己一个言行不当,会让对方觉得被“冒犯”,从而断送了这来之不易的、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沈老师,您就别再谦虚了。”
顾清见状,不由失笑,“您和玛丽姐是何老师的朋友,那自然也就是我的朋友。
而且您一口一个‘老师’的叫我,我听着都觉得自己瞬间老了几十岁,压力太大了。”
“哈哈哈——”
顾清这番自嘲又亲切的话,瞬间打破了车内稍显凝滞的气氛,引得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沈叔叔,你看吧,我就说小顾人特别随和,根本不是那种有点成绩就目中无人的性子。”
何老师笑着打圆场,心中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