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盈余,家里或许不舍得一个‘劳力’舍出去读书。
“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能赚钱!”
这句话深深印在杨小藜的脑海中。
一串串的钱碰撞作响的声音,就是她觉得最好听的声音。如果她挣得足够多的银钱,阿娘或许都不必再如此辛苦每日做酱菜了。
东台之上,乐城郡公的声音传来,底气十足,一点不像年过八十的老人——
“学生入学后,每旬、每月、每季、每年都会进行考试。”
“每场考试侧重不同,譬如十日一次的旬试,多以老师口试本旬所学为主,然年终则为大试。”
接下来,乐城郡公用平淡的语气,说着可怕的话,把具体的考试讲解了下。
最后还单独点了点【高等学校】,因其中的学生多为现任官来此深造进修。
乐城郡公就道:“我已禀明陛下。若经过考试,汝等业术有过于现任官者,
可听替补。”即,若是学业够好,说不定可以直接升职!
还不等这些官员们露出喜色,刘仁轨的下一句就跟上了:“若在学两年无成者,季考年考接连下等者,即免当前官职。”
在场学生:……
杨小藜倒是没空去注意旁人的表情,她只是掰着手指开始算钱。
算了一会儿,因没有笔墨,心算数目多了就有点迷糊。
杨小藜心中下决心:到时候一定好好学算学!
而很久后,那时候杨小藜已经念了多年的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日的开学典礼后,她还时不时会想起这日。
杨小藜想:如果说她初见陛下,如望旭日高起,那么观大司徒,便如见朗月悬光,飘然云气。
而那一日,大司徒讲的话……杨小藜想,那番话绝不止影响了她一人的一世。
如明月一般的人,带着湛然笑意道:“方才陛下讲了,有益于家国百姓者,皆为栋梁。”
“那今日,我便接承陛下的话,讲一个词。”
“格致。”
何为格致?
时人其实皆知‘格致’。因《礼记·大学》中便有记载:‘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然而,对姜握来说,格致还有另外一重意义。
在华夏的近现代史中,在‘科学’这个词普遍应用前,‘格致’就代表着科学技术。
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他到了外面的学堂里,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诸如先进的算学、地理……’
格致即为各种科学知识与理论。
近现代,那华夏最为暗淡的时光。
明明是一直以来领先于世界的国度,许多发明技术都超前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国家,忽然就变成了‘落后蒙昧之地’。
正如那个著名的,被无数学者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说纷纭,学者们也各有看法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