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眼看向慕容轩,目光恳切:“我们得尽快给她寻个妥当的,既能照料日常,又能让她安心,最好是能让她愿意说心里话的。”
慕容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同,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眉峰却也跟着蹙起:“我这几日也正想着这事。你府中护卫众多,且都是经受过战场历练的好手,可有会武功的女子?”
“如今京中局势又不稳……”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了些,“若能寻到这样的人在她身边,平日里能照料起居、熬煮汤药,真遇到事时也能护她周全,多一层保障总归是好的。”
“你可别指望我。”钟离御庭抢先开口,指节在桌面上轻轻一叩,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掺着点自嘲,“军中哪来的女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军营里讲究的是雷厉风行,从里到外都是一群糙汉子,连营帐外的伙夫都是满脸胡茬的老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回忆了片刻,又道:“早年营里倒有两个懂药膳的厨娘,手艺好,性子也沉稳,可惜去年冬天,她们老家遭了水灾,便跟着家人回了乡,之后再没寻到合适的。如今府里别说会武功的女子,连略通拳脚的女眷都没有。”
“我本也没真指望着你从军营里找。”慕容轩听他说完,无奈地笑了笑,指尖叩了叩案上的宣纸,“京中的女子,大多养在深闺,娇气怕苦,别说照料人,自己都得让人伺候着,禁不得半分劳累;那些寻常人家的丫鬟,要么手脚不勤快,要么性子活络过头,嘴不严实,一点小事就能传得满京城都知道,跟长舌妇似的。”
他想起府里的下人,又补充道:“我府里倒是有几个做事利索的,可她们……,我怕扰了诗音清净,也不敢往她身边送。”
“不过我倒有个法子。”慕容轩话锋一转,眼中多了几分笃定,指尖在案上点了点,“找雅韵坊的锦娘妈妈。”
见钟离御庭投来疑惑的目光,他又解释道:“前些年母亲想寻个懂棋艺、会抚琴的侍女,便是托的她。那姑娘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子还妥帖又麻利,母亲的喜好、用药禁忌,她记得分毫不差,连母亲晨起爱喝温过的蜜水,都能提前备好。”
“锦娘妈妈在京中做了二十多年的‘识人’生意,眼光极准,手里定然有合适的人。”慕容轩的语气愈发肯定,“既能照料诗音的起居,又懂分寸、守规矩,不会乱嚼舌根。再说了,锦娘妈妈她了解诗音,她定能找个合诗音脾气的人!”
钟离御庭听他这么说,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他端起桌上的姜茶抿了一口,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让他眼底泛起丝暖意:“既然你信得过她,那明日我陪你去户部交了文书后,便绕去雅韵坊一趟?”
他放下茶盏,语气认真:“不过得跟她把要求说清楚:性子一定要温和,说话要轻声细语,不能太强势,免得吓着诗音;最好还懂些汤药常识,知道常见药材的药性,比如哪些药材不能混在一起;若能顺带问问,是否有略懂防身术的,不用多厉害,能应付几个小毛贼就行,那就更稳妥了。”
“这点我早想到了。”慕容轩闻言,了然地笑了笑,指尖在案上轻轻一点,“明日见了锦娘妈妈,我先把我们的要求一一说清楚,尤其是‘嘴严’和‘心细’这两点,必须放在第一位。”
他看着案上的文书,眼底多了几分牵挂:“先把诗音的事办妥了,让她身边有个可靠的人,我才能真正安心处理户部的事。”
话音刚落,厅外传来轻浅的脚步声——丫鬟提着盏小灯进来,灯芯跳动着,将她的影子映在门框上,忽明忽暗。她躬身行了一礼,生怕打扰了他们:“夫人醒了,说两位大人定是饿了,让奴婢请两位过去用莲子糕,还温了壶雨前龙井,说这茶解腻。”
钟离御庭立刻站起身,指尖拂过袍角的褶皱,动作间带着几分急切。他对慕容轩笑道:“走吧,去尝尝。”
慕容轩跟着起身,笑着摇头,眼底却藏满暖意,连语气都软了些:“求之不得,诗音吩咐做的点心,可比这姜茶合我胃口多了。”
两人跟着丫鬟往内院走,廊下的红灯笼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路延伸到月洞门,像两条并肩的路。门内隐约传来柳诗音的声音,混着莲子糕的甜香与龙井的清冽,酿出几分暖意。
喜欢花魁情绕众君心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花魁情绕众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