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相国在上无弹窗笔趣阁 > 277求和(第1页)

277求和(第1页)

277【求和】

太和二十年,六月初七,扬州。

随着盐漕之争愈演愈烈,两边的斗争逐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漕运衙门的官吏对乔沈两家的针对越来越严苛,起初他们只查这两家商号的普通货船,对于两家的运盐货船都是直接放行,以免他们去两淮盐运司告状。

但是随着两淮盐协不断减少对漕运的依赖,仅有盐运拿不到船引而必须租用漕船,导致运河最重要的淮扬段日渐冷清,漕运衙门不得不加强对乔沈两家的打压,就连运盐货船都必须接受极其严苛的检查,并且在运河通行调配上也加以最大程度的限制。

如此一来,德安号和广泰号在各地的产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段时间两家的其他货物基本都走陆路运输,远距离比如沈家在京城的分号靠着库存和临时找同行借货来运转,单论额外的支出其实已经超过往年上交给漕衙和漕帮的份子钱,但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职责,如果连他们都摇摆不定,整个盐协必然会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全靠着自身的底蕴坚持。

如今就连盐运都受到漕衙的限制,两家的压力骤然剧增,几乎称得上咬牙硬撑。

沈家自不必多说,无论亏损多少他们都会撑下去,但乔家的表现令薛淮有些意外,乔望山甚至没有在他面前诉过一次苦,明明乔家的损失甚至还在沈家之上。

乔沈两家的处境根本无法隐瞒,这对盐协的会员们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这次漕运衙门似乎铁了心要斗到底。

从持续不断地打压那两家,到破天荒主动救济底层胥吏和漕工,漕运衙门的态度极其鲜明,他们这次一定要杀鸡儆猴,用两淮盐商的下场告诫其他跃跃欲试的商帮。

在漕运衙门几乎无孔不入的威胁和拉拢下,这大半个月相继有五家盐商退出盐协,虽说这些中小盐商暂时还无法左右大局,但他们的明确表态也在盐协内部造成很坏的影响。

与此同时,民间对于两淮盐商的质疑浪潮渐渐涌起,即便百姓们对漕运衙门没有好感,但是他们同样不待见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若非薛淮在去年查办了一堆不法豪族,恐怕现在民间已经掀起对两淮盐协的抵制和讨伐。

薛淮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眼便看出这是漕帮的手笔,只有漕帮才能发动数万帮众在百姓当中引导风向。

另外一个证据便是桑承泽,这小子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离开扬州便彻底没了踪影,很显然是被他父亲关了起来,而这代表着漕帮已经做出和漕运衙门共同进退的决定。

薛淮有些惋惜,但也仅此而已。

他确实对桑承泽寄予厚望,可那是对未来的铺垫和谋划,而非指望桑承泽现在就能掌握漕帮的大权,他将桑承泽放回去并换来漕帮的短暂安分,说到底只是为了迷惑漕运衙门那些人,让他们以为这就是他的手段。

“大人,到了。”

外面响起江胜的声音,薛淮从沉思中抽离,迈步走下马车。

乔望山和沈秉文也都从各自的马车中下来,相继来到薛淮身旁,矗立在他们面前的官衙便是漕衙扬州监兑厅。

薛淮今天带着两淮盐协的两位会首来到此处,无疑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讯号——乔沈两家最近因为漕衙的针对和打压已经难以坚持,站在盐协后面的薛淮不得不亲自出面。

监兑厅早在昨天就已收到拜帖,然而别说前几日驾临扬州的理漕参政宋义,就连通判赵琮都没有出来迎接。

“薛大人,久仰久仰。”

典吏霍宣德皮笑肉不笑地行礼道:“卑职霍宣德,奉参政大人之命前来相迎。”

薛淮微微颔首致意。

霍宣德侧身道:“薛大人,二位会首,请。”

薛淮等三人在霍宣德的引领下走进这座衙署,片刻过后来到正堂,这才见到宋义和赵琮,以及那位总督府的衙内蒋方正。

这是薛淮和蒋方正初次相见。

其实按照官场规矩而言,身上只有一个六品虚衔的蒋方正没有资格出现在这种场合,但是如今两淮盐协和漕运衙门势同水火,蒋济舟没有多余的精力管教儿子,至于宋义和赵琮更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惹怒蒋方正。

今天薛淮亲自登门,就算宋义不需要折节下交,至少也该让赵琮出去迎接,此乃官场上的礼数。

最终漕衙没有给薛淮这个脸面,这自然是蒋方正一番唆使的结果。

先前为了桑承泽被捕一事,蒋方正命人连续多日前往扬州府衙递拜帖,莫说得到薛淮的迎接,他甚至无法踏入府衙一步,而今就是他对薛淮的报复。

277【求和】

如果不是宋义再三劝说,他甚至不想让薛淮走进这座衙门,至少也得晾对方几天。

纵如此,蒋方正也算是稍稍出了口恶气。

他略显期待地看过去,却发现薛淮仿佛压根没有注意到自己,不禁冷哼一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