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相国在上无弹窗笔趣阁 > 278最后的机会(第2页)

278最后的机会(第2页)

在他想来,薛淮今日主动登门服软肯定是因为蒋济舟的那封弹章。

京中的消息已经传到江南,天子特意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东阳南下调停,虽说天子在庙堂上对盐漕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从他的安排来看,天子显然更重视漕运衙门的稳定,因此才会特意叮嘱范东阳从中斡旋,没有让他调查漕运积弊。

薛淮在朝中背景深厚,想必他也收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想在范东阳抵达之前解决此事,尽可能从漕运衙门手中占得便宜。

既然清楚彼此的底线和本钱,宋义明白这件事该怎么谈,绝对不会让薛淮得逞,现在就看这位两淮盐协的实际掌控者愿意让渡多少利益,能否满足漕运衙门的胃口。

薛淮仿若看不出对方的心思,诚恳地说道:“参政大人,下官认为盐漕之争的根源在于利益,而这很难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毕竟过往两淮盐商需要向漕帮缴纳份子钱,从而求得他们的关照,又向孝敬漕衙上下,从而能够在运河上取得便利。诚然,他们确实需要付出一些银钱才可享受好处,但是恕下官直言,过往他们的负担太重了。”

宋义没想到他会说得如此直白,这显然不太符合官场的路数,当下只能干巴巴地笑了两声,继而道:“那依足下之意,此事该如何解决呢?”

薛淮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对面的蒋方正,坦然道:“参政大人,下官有一个浅薄的设想请你斧正。”

宋义略显期待地说道:“但说无妨。”

薛淮稍稍沉吟,不疾不徐地说道:“依下官浅见,往后两淮盐协所属的商户除运盐租用漕船,此外所有货物一分为二,一半继续租用漕船,另一半则由他们自行解决船只的来源。至于漕运专项税银,也请漕衙酌情减免四成。如此一来,不会过多影响到漕衙的进项,也能降低盐商们的负担。此外,下官已经和他们说过,只要总督大人同意此策,将来盐商们会主动降低售价,最终还是为百姓造福。”

宋义脸上的笑意变得有些僵硬。

漕衙为何要针对两淮盐协,不就是担心其他商帮会效仿这些人?

若是他答应薛淮的提议,漕衙不仅会损失大半进项,而且会导致其他地区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最重要的是那条自行解决船只来源的建议,不就是明摆着两淮盐协要自行组建船队?

他要是答应下来,只怕蒋济舟会当场翻脸,再者他也没法向同僚和下属们交代。

宋义第三次端起茶盏,这次他没有回应薛淮,脸色也一点点冷下来。

薛淮道:“参政大人——”

“薛同知。”

宋义干脆直接地打断他,然后沉声道:“你的提议略显荒唐,本官委实无法应承。在本官看来,维护漕运旧制方是万全之法,否则运河之上难保安稳,若是因此耽搁社稷大事,这是你我乃至蒋部堂都无法承担的过错。”

薛淮闻言自嘲一笑。

他依次看向赵琮和蒋方正,目光满含深意,看得那两人心中焦躁不安,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参政大人,下官今日带着诚意而来,只愿尽快平息争端,好让中枢不再因为此事烦心。”

薛淮的视线最终落在宋义脸上,轻声道:“还请参政大人转告蒋部堂。”

“不必了。”

宋义摇摇头,面无表情地说道:“薛同知若无旁事,便请回罢。”

“既然如此,下官不再叨扰。”

薛淮站起身来,朝宋义拱手一礼,乔望山和沈秉文亦是如此。

宋义放下茶盏,看着前方说道:“赵通判,送客。”

将要走出正厅之时,薛淮忽地脚步一顿,扭头看向依旧坐在那里的蒋方正,平静地说道:“端明兄,先前我说的典故实乃好心提醒,望你莫要介怀。”

蒋方正一怔。

没等他细问究竟,薛淮已经带着乔沈二人迈步离去。

宋义见蒋方正的脸色不太好,便出言宽慰道:“部堂并未因你所为动真怒,往后你稍微收敛一些便好,不必太在意薛淮的话,以免中了他的算计。”

“谢宋叔提点。”

蒋方正勉强笑着应下,然而他心里却泛起一阵阴霾。

薛淮临走前那个眼神让他有些不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