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跟着钱临安挤进来看着初步成型的飞行器,也忍不住感慨:
这架代号“青峰一号”的简陋飞机由钱临安担任总设计师,神舟飞船总师臧复仁任总工程师,另有两名院士分别负责起落架系统设计和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汇集如此明星阵容设计团队的“青峰一号”性能也相当给力:-
双翼布局,上翼翼展8。3米带3度上反角,下翼展6。8米,长度5。1米,高度2。3米;-
最大起飞重量270公斤,空重95公斤,有效载荷155公斤,可载2人飞行;-
最大速度115公里时,巡航速度85到90公里时,失速速度35公里时,巡航高度300到500米,最大升限2000米;-
搭载一台36马力二冲程活塞发动机,30升油箱,可以飞行120公里,滞空1。5小时(若改为单人可增加到5小时)。
-
全机以铝制管和桦木结构为主,蒙皮为环氧树脂涂层复合窗纱布,拉线控制。
(AI跑的图,几乎是较为还原了)
“青峰一号”的核心设计目标有两个:安全和容易制造。
作为双翼机,青峰一号不管遇到任何险情都不会失控,进入尾旋后能自行改出,就算直直向地面俯冲也会因为迎面阻力过大速度很低,只要飞行员松手就会在特殊气动设计下自行抬头以不超过60公里时、下降率不超过2米秒的速度安全落地,比跳伞都安全。
而在制造方面,全国任意农机厂和摩托车厂都能制造合格的动力,任意一家五金建材小工厂都能提供机身其他一切部件,甚至修车铺靠捡来的零件都能攒起来,简易至极。
唐文对“青峰一号”的设想应用场景是:
教练考试机,任意县镇可自行按图纸制造合格品,安全的培训飞行员并通过这架飞机掌握初级飞行技能取得合格证。
因此青峰一号虽然简陋,但与自制飞机不同的是具备正规仪表,飞行操作特点符合标准,两人(教练学员)乘坐,十分易于学习操作符合初学者直觉,以及最重要的超级安全气动布局。
为了做到最后一点,五院动用了超算模拟结构受力和气动特征,并且做了1比1风洞测试,集数十年航空经验于一体,安全性和易操控性达到顶峰甚至超过波2,真正的菜鸟之友。
所以简陋的青峰·一号和其他自制轻型飞机有本质区别,冗余可靠性、安全性和易操控性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即使是一个文盲,但他只要开过拖拉机,摸索几遍也能快速学习到飞行技巧!”
钱临安非常自豪地介绍着组装好的小飞机,看起来成就感并不比火箭更低。
“我们要把这种飞机的制作工艺公开出去吗?鼓励民间自制飞机?”
组装好油管的臧复仁问道,不过唐文却直接摇头:
“当然不是,这样的危险太大了,一切飞行必须在正规管理下进行,其实青峰一号最开始我打算叫‘青运一号’,最好由体育部门管辖。”
“青运?青年运动飞机?”
“对,就是飞机体育运动!”
唐文稍稍有些得意,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法子。
表面上看小型飞机普及和体育没关系,但那是放在30年后的角度看。
说一个违反常识的事实,98年全国体育学员运动员数量只有18万,不及80年的60%。
国内其实一直在坚持真正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早些年师从老大哥,不仅仅是学坦克和数学,其实美术、文化、体育也在学习和大力发展。
当年老大哥的体育文化以及美术文化造诣有多高、普及程度有多广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国内虽然基础差了点但也在培养,物质贫瘠的年代也依然坚持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当不错的体校完整选拔体系。
当然后来为了发展经济,这一类活动竞赛只能慢慢萎缩,直到千禧年之后才有余力回头继续发展,但中间的空白期还是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国足人员素质下降未尝没有其中的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人重视体育运动,恰恰相反各地的健身器材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只是吸引力和号召力下降了很多,不再像曾经那么重要而已。
但如果将飞行纳入体育运动,毫无疑问将快速在全社会引起一阵新的体育风潮,各地的体育文化活动将极大吸引少年青年参加。
参加的人多了就能举办竞赛,有竞赛就有曝光率和资金,有资金有人力就能兼顾其他项目,对整个体育运动都有很大好处。
而且如果是体育部门出面,那低空航线审批问题和阻力也小了许多,将会快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初级飞行员。
这个时候就又衍生了两个好处:
第一条自然是把海空军拉进来,飞行天才可不会因为飞机烂就埋没才华,如果海空军要从体育部门挑人,是不是需要意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