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闷闷不乐地回到仓库,把台账改了,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
没想到,过了几天,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次是在存放部分食品和日用品的一号库。
晚餐时,食堂负责蒸饭的师傅发现,一大口袋约莫二三十斤重的玉米面少了明显一块。
同时,卫生所的人也来说,领到的新肥皂,点数时发现比出库单上少了两块。
接二连三的细小损失,虽然每次量都不大,但发生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
仓库这边加强了管理,出入库手续更加严格,甚至晚上还增加了巡逻。
但诡异的是,失窃依然在发生,而且丢失的还是那些不起眼、容易携带、但又确实有用的东西:
有时是几包火柴,有时是两三个馒头,有时是一小罐猪油,甚至还有工人反映晾在宿舍外的旧工作服偶尔会少一件。
这些东西,单独看似乎无关紧要,但累积起来,却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有什么东西,或者说什么人,在暗处盯着工地,像幽灵一样,时不时地伸手捞走一点。
流言开始在工地上悄悄传播。
由于丢失的东西零碎、隐蔽,加上始终抓不到现行,工人们私下里给这个看不见的窃贼起了个外号,叫“灰耗子”。
“听说了吗?三号库又少东西了!”
“又是那‘灰耗子’干的?”
“可不是嘛!神出鬼没的,专挑些针头线脑的拿,邪门得很!”
“会不会是山里不干净的东西?”有比较迷信的工人暗自猜测。
“别瞎说!肯定是内部人干的,就是手脚麻利,没被抓到。”
冯卫国也听到了风声,他把仓库和保卫科的人叫来训了一通,要求加强防范,尽快破案。
但“灰耗子”极其狡猾,选择的时机和物品都让人难以防范,保卫科蹲守了几晚,一无所获。
这天下午,赵四去仓库领一批安装设备需要的特殊规格的垫片,正好遇到老马头在对着台账发愁。
“老马,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赵四随口问道。
老马头见是赵四,像是找到了能理解的人,立刻倒起了苦水。
“赵专家,您给评评理!这‘灰耗子’闹得人心惶惶!
丢的东西吧,说不值钱也确实不值钱,可老是这么丢,膈应人啊!
而且您说,要是真有人偷,他偷点值钱的铜料、钢材多好?
偏偷这些手套、肥皂、吃食,图个啥?”
赵四接过老马头递过来的台账变更记录,仔细看着上面用红笔标注的一次次微小的亏空。
他的目光扫过丢失物品的清单:棉纱手套、保险丝、玉米面、肥皂、旧工作服、猪油……
这些物品杂乱无章,似乎没有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