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夫郎他只想种田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少年眼神越发明?亮,他退后?半步,而后?郑重?跪地,向南先生行了一个?大礼:“学生孟知彰,谢过先生。”

之后?,每半个?月南先生身边的柳叔便会来给孟知彰送来抄录之书,以及抄书之资。和?录好之书一起带走的,还有孟知彰录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条-子”。当然,半月后?柳叔便会将南先生的“解惑条-子”带给孟知彰。

春去冬来,这书一抄就是两年有余。而孟知彰,也?成了南时名副其实的编外“条-子”学生。

条-子教学过程中,孟知彰逐步接触到圣贤书之外的大千世界。

孟知彰知道了科举跃龙门?是步步走近那权力?至巅,他原非长?袖善舞之人,自然无意于那权力?背后?的功名利禄。但南先生告诉他,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那都是背不?动、跨不?过的沉重?巨石。每一道政令,在当权者不?过文书诏令一纸,但下到百姓身上,却是一场割肉动骨的动荡浩劫。

比如赋税每加一层,百姓丢失土地、卖儿鬻女成为流民的概率就会攀升三层。若再遇上旱涝蝗灾,十室九空、饿殍满地的人间惨象,便会比比皆是。

孟知彰虽读圣贤书,也?自认对窗外事知晓一二,但此前百姓疾苦似乎只停在冷冰冰书页上的文字,与他隔着千山万水,隔着时间尘雾。“黎民百姓”对他而言似乎也?只是一个?模糊又遥远的群体?。

但南先生的话点?醒了他。

“黎民百姓,是你是我,是我的父辈祖辈,也?是你的后?世子孙,是你身边的乡邻亲朋,更是你亲近之人,你心中最为在乎之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并不?是谁弱谁有理,一味祈求上位者可怜是没用的。痴心上位者能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个?笑话。

上位者的视线根本看不?到底层蝼蚁,即便听见或瞥见一眼,那也?是被无数双手处理到变了形、走了样的景象,也?只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的,让上位者看到的“定制景象”。

你我读圣人书、食百姓俸,所能做的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去靠近决策中心,哪怕只是将一些?政令变得缓和?,压在百姓身上时能让他们有喘息可能,也?就不?枉平生所学,不?枉自己寒窗苦读这十数年。

“若能将惠及民生的举措上达圣听、形成诏令、遍行天下,看着黎民百姓因此衣暖饭足、安居乐业,也?才是科举求仕的意义所在。”

孟知彰将珍藏的一沓沓解惑条子收好,仔细放回书架的木格中。

庄聿白听着孟知彰举重?若轻地讲着与南先生的这段“忘年交”,听着眼前人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他内心像被什么东西撞-击着,一下又一下,细看时似乎还萦绕着淡淡忧伤。但若让他描述这到底是股什么心绪,他一时又很难说清,只觉酸酸胀胀、朦朦胧胧。

孟知彰像是察觉出庄聿白眉心的情?绪波动。

“南先生在京城生活多年,曾在回信中描述过那里的繁华。”

果然,换到这个?话题,庄聿白的眼睛渐渐亮起来:“如何繁华?”

孟知彰将手负于身后?:“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庄聿白正?听得激动,却听孟知彰长?叹一声,无奈摇起头,口中直道:“可惜了,可惜。”

“可惜什么?”庄聿白一头雾水,眼睛瞬间瞪圆。

孟知彰余光看了眼庄聿白,神情?不?无遗憾:“府城繁华,虽不?及京城,但新奇物件遍地,吃食小玩意等也?是不?胜枚举。只可惜琥珀兄吃不?到,也?玩不?到了。”

“为什么?”庄聿白急了,站起来时险些?将身后?的椅子带倒。

孟知彰一把扶正?椅背,一本正?经看着庄聿白:“昨日,你不?是说要搬走么?”

“我……”庄聿白一时语塞。

孟知彰:“对了,你何时走?我让大有去送你。”

-----------------------

作者有话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所望。——先秦《周易》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先秦《大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先秦《周易》

岩岩元老,梗之于上;岳岳台谏,哄之于下。——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