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夫郎他只想种田 > 第102章(第2页)

第102章(第2页)

四人分宾主落了座,外面开始呈菜进来。

一道道,一碟碟,让庄聿白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食材之新鲜,烹调之精致,让他一度忘记自己是个见多识广、尝遍众多美食佳肴的现代人。嗐,这才是穿越该有的生活,之前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

此次设宴,接风洗尘是一方面。再有,就是生意交接。

薛启原做事爽利,让茶炭掌柜一并进来,将这几月的炭窑进展细细说来。

那掌柜带来厚厚一本账册。目前共5口炭窑,3口已经满量生产,2口试运营,最迟下月中旬正式投产。截至昨日,炭窑总计营收215两,除去初期炭窑建设、工具采买、窑工薪水等,结余105两,此前75两已着人送与公子,这是剩下的30两。

掌柜将一袋银两放在桌上,又将根据当下估算,5口炭窑完全投产后的最佳产能说与众人。每月上等魁炭1500斤,50文每斤,这是75两。中等魁炭3000斤,30文每斤,90两。边角料等下等杂炭600斤左右,每月5两银子由后街的一个铁铺全收了去。每月营收可达170两。

至于支出项,掌柜将账册向后翻了几页,指给众人看。

人工占大头,每口窑配备成手师傅1名,制炭工人2名,另有杂役小工2名。每月费用是30到40两。运送车辆及人手等费用另算。

算下来,每月100两利润,应该是有的。

那掌柜合上账册,退出前又道:“当前除了2位师傅,其余用的都是家中庄子上或铺子里的伙计,每日只贴补些饭钱酒钱。但若庄公子请牙子到外面雇人,刚才费用供公子参考,莫要被牙人诓骗。”

庄聿白抿唇点头,心中暗自盘算起来。家中炭窑帮工的都是乡邻,乡亲里道的知根知底且有族中约束着,无需太多管理。

眼下自己接手了炭窑,再占用人家薛家人手说不过去。若临时招些生人,自己原本也人生地不熟,如何管理?真是让人头大。

薛启原没再做任何补充,只尽好他东道主的本分,认真帮着介绍起桌上的菜肴——一盘冬笋炒腊肉。与方才极尽繁复之所能的菜式不同,这盘冬笋看上去甚是家常,不像是景楼在售的菜式。

“冬笋是晨起从近郊那处庄子上现挖的,腊肉也是庄子上饲养的猪肉所制。”薛启原亲自将菜捧至孟知彰和庄聿白面前,“二位试试如何。”

孟知彰知道醉翁之意不在这盘冬笋腊肉,道谢后尝了一筷,静待后续。

庄聿白试过一筷,忙招呼薛启辰一起:“好吃!冬笋鲜嫩,腊肉鲜香。烹饪火候到位,食材本身极佳。爽脆和酥韧一搭,绝了!”

薛启辰看了他兄长一眼,见没反对,便挽挽袖子和庄聿白一起开心吃起来。

薛启原归座,孟知彰淡淡看了他一眼:“关于这庄子,薛兄但说无妨。”

雅间内候着的掌柜、小厮等人依次退出。薛启原竟认真又详细地介绍起这个庄子,详细到连薛启辰都觉得有些过了。

这是薛家起家时就有的一个老庄子。离城十里,地处东郊,依水而建,上等田50亩,中等田30亩。北面有几片矮山。林子肥厚,山中鱼虾等一年产出不少。庄子现有人家26户,上起管庄人下到庄上佃户,世代居住与此,皆勤谨本分。

“此前信件中并未言明,庄公子这5口炭窑,齐物山上建了2口,另3口就在这小各庄的山上。而且庄子上有几个早年就开始烧炭的老手。过去几个月炭窑上具体事务,也是几位师傅和助手小工等跟着。”

庄聿白和孟知彰快速交换了个眼神。薛启原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便不只是一份冬笋腊肉这么简单。

庄聿白正好发愁炭窑人手问题,既然现在所用都是薛家庄子上之人,他信得过薛家,经“薛家严选”的人手,想必也都本分可靠。这些人能继续在窑上帮工再好不过,工钱他按照市面价格支付。

因窑址占地及所有原料用柴等皆出自山中,此前与三省书院山长约定的是盈利五五分。薛家自然也是五五分。

双方不是外人,庄聿白将自己的这份快速草拟的合作协议,口头提出来。

薛启原听罢,谦和点点头,郑重行了个礼:“庄公子爽快人。我薛某是商人,商人最重利益交换。亲兄弟明算账,讲明条件,双方有数,对你我都好。小各庄在薛家名下,薛家自然乐意接受庄公子的这个提议。不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