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将盛元颐送到码头后,不忘提醒道:“路途遥远,注意安全,保管好钱财。”
“明白。”盛元颐笑着点了点头:“曹先生,山水有相逢,后会亦有期,我走了。”
“嗯。”曹子建目送着盛元颐上了船之后,也是转身离开。
不过他没有急着回南京路的商铺,而是准备去盛元颐在淞沪的三处住所看看。
原本对于在淞沪购房这事,曹子建是没多大想法的。
首先,这终究是民国世界,自己完成系统的终极任务后,能不能回来还是两说呢。
与其浪费那钱,还不如将这钱用来买点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能获得奖励的古玩,亦或是商铺这种能够钱生钱的。
但转念一想,自己跟金不焕他们一同挤在南京路商铺的二楼,还是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所以,曹子建觉得,这住所还是来一套比较好。
曹子建去得第一处地方,并不是盛元颐当时卖古玩给曹子建的那处,而是位于法租界的马斯南路。
该路全长一千多米,两侧全都是以花园洋房为主的建筑群,包括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等多种样式。
曹子建的目光在建筑墙上的金属铭牌上一一扫过。
最后在金属铭牌上刻着‘马斯南路79~91号’的拱形铁栅栏门口停下。
“盛公馆。。。。”曹子建望着悬挂在拱形铁栅栏门楣上的金属匾额,自语了一句。
这年头,能将住宅称作公馆的,已经代表这里不仅仅只是居住场所了,还是权利,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基本上都是由军政要员、商贾富豪或文化名流居住,兼具办公、会客、居住等功能,是一种身份的“权力身份证”
。
比如‘杜公馆’,“黄公馆”这些,就是为了体现主人家的财力,也彰显其社会地位。
?
曹子建拿出盛元颐留给他的那串钥匙,打开了铁栅栏门,进去参观了起来。
整座盛公馆为独门独院设计,私密性极佳。
而且占地规模之大,有点超乎曹子建的想象。
光是大花园,就有800多平方米。
穿过大花园,映入曹子建眼帘的是五栋独立的建筑。
除了最中间的主楼是四层以外,另外四栋都是三层。
五栋建筑也就楼层不同,建筑风格都是大差不差,同样的砖混结构,同样的红陶瓦双坡顶、卵石饰面外墙和尖券拱廊设计。
像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按照这会的说法,既满足实用需求,又能凸显主人家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包容性。
曹子建大概数了一下,发现整个盛公馆光是大大小小的房间,就有八十来间。
正常情况下,别说容纳一百多号人在此地居住了,哪怕两百多号人都不是什么问题。
“从屋内地面的落灰情况,还有大花园里那些‘无精打采’的植被,盛元颐平时应该没来这里住。”曹子建推断道:“不过想想也是,这地方实在太大了,基本都是一大家族人住,而盛元颐分家后,就那么几口人,住这里实在不方便。”
而且曹子建肯定,这套盛公馆不是盛元颐花钱买的,而是他父亲当年走后,留给盛元颐的其中一份遗产。
因为像如此一套占地面积之大的花园洋房,还是在法租界内,没有十万大洋,想都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