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的功夫之后,张有福来到后殿向李健禀报,去太极宫参加早朝的大臣们都回来了。
李健当即起身,从后殿来到前殿与东宫的属官举行三天一次的例会。
丽正殿的格局与太极殿有些相似,太子居中端坐,其他大臣分立两旁。
看到李健从后殿走了出来,二十多名东宫的属官一起作揖施礼。
“参见太子殿下!”
李健面色凝重的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中间的太师椅上坐下。
他的目光扫过阶下众人,除了皇帝指派来的盖嘉运之外,其他的陈玄礼、元载、周皓、韦兰、张达等人都是太子党的核心班底,是自己夺嫡的基石。
今天,必须让这些人感受到危机,将他们与自己这个太子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诸卿免礼。”
李健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最终落在了站在最前列的盖嘉运身上。
“来人呐……”他扬声道,“给盖公看座!”
张有福立刻搬来一张精致的绣墩,小心翼翼地放在盖嘉运的身后。
李健从座位上站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袍服,快步走到盖嘉运面前,郑重其事地弯腰,深深作揖。
“今日在太极殿上,若非盖公仗义执言,为国本力争,孤恐怕已经陷入不利之境,孤在此谢过盖公!”
他的姿态放得极低,语气诚恳至极。
这一拜,既是感谢,也是一种政治姿态,做给殿内所有属官看。
盖嘉运见状,连忙侧身避开半礼,伸手虚扶道:“殿下使不得,万万使不得,老臣愧不敢当。”
他谢过赐座,却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轻抚自己花白的胡须,一脸严肃地说道:“盖某今日所言,并非只为太子一人,更是为了我大唐的江山社稷。
国本乃国家之根基,岂可轻易动摇?
如今皇后新丧未久,陛下春秋鼎盛,一旦册立新后,便会有人成为新的皇嫡子。
到那时,太子殿下的地位将置于何地?
储君之位不稳,则社稷不宁。
这才是老夫今日反对的根本缘由,无论今日的太子是谁,老夫都会这样做……”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甚至是大公无私。
既表明了盖嘉运这么做是出于公心,又点明了册立新后对太子地位的巨大威胁,巧妙地将“为社稷”和“为太子”这两件事融合在了一起。
李健心中暗自佩服,不愧是四朝元老,这话说的堪称滴水不漏,既让自己这个太子承了他的情,又不会落个拉帮结派的嫌疑。
他再次拱手道:“盖公高义,孤与东宫上下铭感五内。”
说完之后,方才转身回到太师椅坐下,目光转向了左庶子周皓。
“周庶子,今日早朝,并非所有同僚都在场。
你便将太极殿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与大伙儿听听,也好让诸位知道,我东宫如今面临的是何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