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四合院乱不乱 > 第一卷 第十六章(第2页)

第一卷 第十六章(第2页)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遗孀们,籍贯各异,有的来自山东,有的来自江浙,还有的来自河北等地。

人数众多,总计竟达三十余人之多!她们都由指导员与吴千里逐一引领至四九城中靳武购置的庭院内。

指导员不仅将自已的妻儿一同带往四九城定居,而且此刻的吴千里也正忙于筹备婚礼事宜。

此外,吴万里还将其双亲从遥远的江浙接到了四九城附近的村落,从此过上了农耕田园般的生活。

当这群军嫂们携子抵达四九城时,靳武仅仅只是露了一面,便因心生恐惧而不敢再出面,只得委托吴千里或者指导员代为递送物品。

这些妇女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旧时代,误以为靳武此举乃是在外纳妾养家。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有能力去赡养如此众多的孤寡母子呢?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她们对靳武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靳武也不是一直就这样供养着这些遗孀和子女,只是要把这些孩子抚养成人,要让这些遗孀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自已而已。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每一个走上战场的战士,几乎都来自于旧社会备受压迫的底层阶级。

以吴千里家族为例,他们世世代代都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被迫只能居住在船上,根本无法拥有属于自已的土地或者享有耕种的权利。

正因如此,当那些失去丈夫的遗孀们得知靳武一直在照顾她们时,并没有感激涕零地将其视为善举,反而心生猜忌——觉得他不过是想纳妾罢了。

然而,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靳武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尽管内心对这群女子充满同情,但碍于身份特殊,他始终不愿亲自出面,于是便委托指导员或是吴千里前去探望,并为她们送去食物及邀请一些手艺人传授技艺。

随着时光荏苒,日复一日,这些遗孀逐渐明白了靳武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所做的这一切并非别有用心,而是真心实意希望她们能掌握一门谋生技能,从而更好地活下去。

不仅如此,靳武还专门为她们制造了一批机械机床,以便用于生产各类物资,涵盖制衣、制鞋、制帽以及香皂等多个领域。

此外,靳武还嘱咐吴千里与指导员协助这些遗孀们成功申领到集体工厂的批文。

而所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则全部由靳武负责供应,这无疑为这家新兴的集体工厂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靳武竭尽全力地照顾着七连的战友遗孀和子女,但他深知,像七连这般英勇牺牲于战场之上的战士不计其数。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靳武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所能做的唯有尽力保障好七连阵亡战友的遗孀和子女们的生活。

毕竟,全国范围内为国捐躯的烈士实在太多了,仅凭靳武一人之力根本无法顾及周全。

更何况,光是七连的遗孀和子女就已不在少数,他能确保的仅仅是让这些家庭衣食无忧罢了。

即便如此,靳武仍时刻担心会遭人嫉妒或陷害。因为独自承担起这么多遗孀子女的生计责任,难免会引起他人的猜测和质疑:“你这样做到底有何企图?”要知道,人性往往是最为脆弱、经不住考验的。

如今国内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这家集体工厂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会被运往供销社、百货大楼等地出售,并通过这些销售渠道换取资金以及各类票证来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里的工人们身份特殊,她们均持有烈士证明,乃是已逝英烈们的遗孀。正因为如此,无人胆敢轻易招惹这家工厂,给它制造麻烦。

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心存嫉妒,眼馋着这家工厂里工人们的幸福生活。

他们费尽心机,妄图将自已的亲朋好友塞进工厂。面对这种情况,吴千里和指导员毫不退缩,坚决地捍卫了工厂的原则。

尽管如此,那些不死心的人依然不肯善罢甘休,甚至想出更阴险的手段——卡住工厂的物资销售,以此要挟工厂,企图让其就范。这无疑给工厂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无奈之下,吴千里和指导员决定寻求老上级领导的帮助。幸运的是,部队领导非常袒护他们,得知此事后立刻出面调解。

最终,凭借着部队领导的支持与干预,那批居心叵测之人只得悻然离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