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总结:“年轻人有想法,一要继承丰富的文化,二要大胆的创新,或许书法就有更好的发展。”
包玉农点头:“多读点书。”
陶锐说:“基础要扎实。”
景元姗出来,向老先生们行礼。
陶锐看着她:“别辜负你的天赋。”
景元姗点头:“铭记于心。”
包玉农可干脆了,送一摞的书。
景元姗道谢。
于先生笑道:“书画不分家,画也学起来。”
景元姗尴尬不失优雅。
老先生哈哈,女孩子就该这样,字画讲的不是年轻,而是火候。
不是越老越好,也得有一定经历。
沙先生掺和:“要学画可以找我,我女儿、媳妇、孙子都喜欢你。以前让我孙子学,死活不愿。说这就得好好谢你了。”
景元姗尴尬不失优雅。
于先生乐:“老沙肯定不收你学费了。他还有一点绝活。”
景元姗道谢。
观众、似乎看了一场皆大欢喜。
《研山铭》的真假,就在这儿了。
景元姗临的,长眼睛能看出,不错。
至于有多好,项迁作为博士也懂不得。
这件事却能看出几分。
网上都有人议论。
陶锐和包玉农难得的和气,只是为了书法。
景元姗写一手好字,却不争气的选了假的,老先生们就得给她圆回来。
或者,这是一件尴尬事。
如果是假的,以后传开,更难听。
还不如现在说开了,也算景元姗争气,没有生硬的临,改成了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