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772章 智者千虑不如蠢人灵机一动(第2页)

第772章 智者千虑不如蠢人灵机一动(第2页)

当即,贺掌柜抱着元青花大盘走在前头,老吴头则是跟在后头。

曹子建见状,这就同时发动了心如明镜和绝对听感。

。。。。。。。。

后房。

此刻,那盘子已经被贺掌柜给放到了桌上。

他朝着老吴头做起了最后的确认:“吴老弟,十五块大洋对吧?”

“我想要多点,您也不给呀。”老吴头叹息道。

“吴老弟,不是我故意压你价,而是你这件大盘,它就值这么多。”贺掌柜说着,指着元青花大盘的釉面,继续道:“你自己瞧瞧这花卉纹边缘,都能看到明显的黑褐色斑点。”

“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斑点吗?”

“我哪懂这些。”老吴头摇了摇头。

“这是因为烧制这件大盘的时候,窑炉环境不洁,使得窑内燃料产生的粉尘吸附在了釉面。”贺掌柜耐心解释道:“这官家的窑厂根本不可能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唯有那些简陋的民间窑厂才会。”

在店铺内听着贺掌柜解释的曹子建明白。

贺掌柜说的那种情况,被称为荞麦地,而元青花上的黑褐色斑点,根本就不是窑炉环境不洁造成的,而是因为当时的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导致。

一个属于是缺陷,一个则是烧制过程中因青料成分和工艺形成的自然现象。

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知道了,贺掌柜。”老吴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贺掌柜见老吴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明白对方没什么耐心听自己解释,也是不再废话,从身上掏出十五个大洋,递到了老吴头的跟前。

“十五个大洋,你数数。”

老吴头接过,开始一枚枚检查了起来。

确定保真后,开始跟贺掌柜告辞。

“吴老弟慢走。”贺掌柜挥了挥手,目送着老吴头出了后房。

而他则是盯着放在桌子上的元青花大盘,眼中尽是惋惜之色。

“这盘子,不管是尺寸,还是那层次分明,豪放且不失典雅的绘画风格,都算上可。”

“可惜,只是一件民窑。”

民窑,价格自然跟官窑不能相提并论了。

其实,这会,别说是贺掌柜这么认为,哪怕是身为清代景德镇人,致力于陶瓷研究,《景德镇陶录》的原着作者蓝浦也会这么认为。

倒不是他们对瓷器不够了解,而是被历史认知所局限了。

因为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几乎都没有看到关于元青花的文献记载。

而且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元朝统治者缺乏创造精美陶瓷的文化能力,导致明以后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元青花这种瓷器的存在。

这就使得,在20世界五十年代以前,元青花这类瓷器被认为是“粗劣民窑”或“赝品”。

比如,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元青花象耳瓶。

在20世纪初,有一名华裔古玩商原本想着将它卖给琉璃厂的古玩行家,但当时古玩行的人认为“元代无青花”,因此将其视为赝品而拒收?。

最后,这瓶子被卖到了国外,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馆。

加之,元青花使用的还是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且带有铁锈斑,与明清时期常见的淡雅青花风格差异显着。

使得专家因缺乏对比样本,将其视为‘粗制滥造’。

其胎体较厚、画风豪放,与明清官窑的精细工笔又形成反差,被误认为是“民窑的随意之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