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德道育人教育 > 第556章 真正的道德育人不是靠做戏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实践(第1页)

第556章 真正的道德育人不是靠做戏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实践(第1页)

善念之光

在繁华都市的边缘,有一座名叫静水镇的小镇。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镇上有一所小学,学校里有一位名叫林老师的语文教师,他年近五十,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中始终透着温和与坚定。林老师一生都秉持着道德育人的理念,他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的灵魂。

林老师班上有个叫小宇的学生,他聪明机灵,但性格有些叛逆,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还时不时和同学发生冲突。小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林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小宇。

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捐款活动,是为镇上一位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老人筹集善款。林老师在班上详细地讲述了老人的遭遇,希望同学们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拿出自己积攒已久的零花钱,有的捐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去变卖。

小宇一开始却无动于衷,他坐在座位上,双手抱在胸前,一脸的不屑。林老师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小宇,你不打算为老人捐点款吗?”小宇撇了撇嘴,说:“我家里又没钱,我自己都没钱花,捐什么款啊。”林老师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小宇,爱心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哪怕只是一块钱,一份小小的关怀,对那位老人来说都可能是巨大的温暖。而且,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内心变得充实和快乐。”

小宇听了,心里有些动摇,但嘴上还是硬邦地说:“我才不信呢,捐了款我又没什么好处。”林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给他讲了许多因为帮助别人而收获快乐和成长的故事。小宇听着,眼神中渐渐有了一丝变化。

就在这时,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小明站了起来,他说:“林老师,我愿意把我这个月的零花钱都捐出来,虽然不多,但我希望能帮到那位老人。”同学们纷纷为小明鼓掌,小宇看着小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捐款活动结束后,林老师把小宇叫到了办公室。他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同学们的捐款情况。林老师指着本子说:“小宇,你看,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心。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的一面,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激发出来。你聪明又机灵,如果能把这份聪明用在正道上,用善良去对待别人,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小宇低着头,沉默了许久。突然,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林老师,我想明白了,我也要捐款。虽然我现在没有多少钱,但我可以把我的课外书拿去卖了捐钱。”林老师欣慰地笑了,他拍了拍小宇的肩膀说:“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从那以后,小宇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再在课堂上捣乱,而是认真学习,还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他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会帮着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镇上突然来了一群外地人,他们在镇上开了一家工厂,但这家工厂却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工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进了镇边的小河,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河里的鱼虾大量死亡。工厂还经常在夜间偷偷排放废气,整个小镇都被笼罩在刺鼻的气味中。

镇上的居民们开始抱怨起来,但工厂的老板却态度强硬,根本不把居民们的意见放在眼里。一些居民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沉默,甚至还有人想着去工厂打工赚钱。林老师看着这一切,心里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不及时制止工厂的污染行为,静水镇将会失去它原本的美丽和宁静,人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林老师决定站出来,为小镇的环保问题奔走呼吁。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场环保主题的班会,向同学们讲述了工厂污染的危害,鼓励同学们一起为保护小镇的环境出份力。小宇听了林老师的话,非常激动,他说:“林老师,我愿意和你一起去做这件事,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家被毁掉。”

于是,林老师带着小宇和其他几个同学,开始收集工厂污染的证据。他们每天在河边拍照,记录污水排放的情况,还采访了一些受到污染影响的居民。他们把这些证据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准备交给镇上的领导。

可是,当他们把报告送到镇政府时,却遭到了冷遇。镇上的一些官员担心得罪工厂老板,会影响镇上的经济发展,对他们的报告不闻不问。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市里的环保部门,向工作人员反映了情况。

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报告很重视,立刻展开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工厂老板的阻挠和威胁。工厂老板派人跟踪他们,还威胁说如果他们再继续调查下去,就会对他们不客气。小宇有些害怕了,他对林老师说:“林老师,要不我们还是算了吧,这些人太可怕了。”

林老师看着小宇,坚定地说:“小宇,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大家的健康。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那静水镇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小宇听了林老师的话,心中涌起一股勇气,他说:“林老师,你说得对,我不怕,我要和你一起坚持下去。”

在环保部门的努力下,工厂的污染问题终于得到了重视。相关部门对工厂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厂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净化装置,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小河又恢复了清澈,刺鼻的气味也消失了,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这件事让小宇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育人的意义。他明白了,一个人的高尚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正义的坚持上。而林老师,也因为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成为了小镇居民们心中的英雄。

多年后,小宇已经长大成人,他成为了一名环保志愿者。他经常回到静水镇,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鼓励他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而林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关心着镇上的孩子们,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静水镇人的心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宇带着一群孩子来到镇边的小河边。河水潺流淌,岸边的花草随风摇曳。小宇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道德育人的火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它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让静水镇永远充满着温暖和希望。而他和林老师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小镇历史上一段珍贵的回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善念之光

在繁华都市的边缘,有一座宁静的小镇,名叫清风镇。这里的人们世代以耕种为生,民风淳朴,道德观念深入人心。镇上有一所小学,校长名叫林德仁,是一位年逾五旬、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坚信道德育人能培养出思想高尚的下一代。

林德仁校长身材中等,面容和蔼,眼神中总是透着一种温暖与坚定。他常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清风镇小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学生们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整个校园充满了正能量。

学校里有个叫小宇的学生,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将他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后,小宇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他经常逃课,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们多次找他谈话,他都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义务劳动,去镇上的养老院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小宇本不想参加,但在老师的再三要求下,还是极不情愿地去了。到了养老院,他看到那些白发苍苍、行动不便的老人,心中没有一丝触动,反而觉得无聊透顶。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到了养老院的花园里,打算找个地方睡一觉。

就在小宇准备躺下的时候,他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好奇心作祟,他顺着声音找去,发现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独自抹着眼泪。小宇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问道:“老爷爷,您怎么哭了?”老人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孩子,缓缓地说:“孩子,我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我。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他们能陪在我身边,可他们连个电话都没打……”说着,老人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小宇听了老人的话,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涩。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每天辛苦地操持着家务,关心着自己的生活。而自己却这么不懂事,让爷爷奶奶操心,还辜负了老师们的期望。想到这里,小宇的眼眶也湿润了。

他蹲下身子,对老人说:“老爷爷,您别哭了。我虽然不能代替您的孩子,但今天我可以陪您过生日。”老人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点了点头。小宇跑到养老院的厨房,找工作人员要了一个鸡蛋,又找来几根蜡烛,在花园的一张小桌子上为老人做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蛋糕”。他点燃蜡烛,唱起了生日歌,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那以后,小宇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再逃课,每天都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他还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公益活动。老师们看到小宇的变化,都感到十分欣慰,林德仁校长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有一天,学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说小宇在养老院的行为是作秀,是为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获得好评。这封信在学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同学开始对小宇指指点点,甚至故意疏远他。小宇感到十分委屈和痛苦,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片好心为什么会被人误解。

林德仁校长看到小宇的遭遇,心中十分痛心。他知道,这是一个考验小宇道德品质的时刻,也是向全校师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好机会。于是,他召开了一次全校大会。

在大会上,林德仁校长神情严肃地说:“同学们,最近学校发生了一件关于小宇同学的事情。有人匿名写信,质疑小宇在养老院帮助老人的行为是作秀。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善是恶,是真诚还是虚伪,应该依据什么呢?是凭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还是看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