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95 第295章 全面推进(第1页)

从年前的备战扩编开始,建设部和军警部便加紧了对胜利港防御工事群的修筑工作。工事群的主体工程就是港湾入口两岸的炮台群,在去年结束的一期工程中已经完成了东岸军营区旁边的炮台群共八个炮台二十四个炮位的修筑——当然火炮和炮兵还并没有完全到位。二期工程则是以榆林半岛上的炮台为主,完工之后将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进入胜利港的航道建立起毫无死角的火力覆盖区。

不过相比于位于港湾东岸的一期工程,榆林半岛伸入南海这片高地并不利于大型工程的修建,在此之前也仅仅只在最高点修建了一处预警观察哨而已。不过在这次的海汉民团出征期间,陶东来坐镇大本营专门主抓了这个工程项目,从新年伊始到二月下旬,建设部持续投入劳工抢筑二期炮台,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预计工程量的70%,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肯定就能够完工了。

由于二期炮台所在位置地势较为陡峭,因此炮位没有一期那么多,仅仅六个炮台十八个炮位。但就算如此,完工之后的胜利港岸防炮工事群的规模也肯定算是远东地区首屈一指,此时荷兰人正在台湾岛上修筑的热兰遮城,其火力输出能力也远远不及胜利港的这片岸防炮台。

当然了,大量的炮位设置所需的炮兵又一次给军警部带来了极大压力。想要充分发挥出这些炮台的威力,那军警部至少需要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岸防炮部队才行。而兵员数量一直都是制约军方发展的最大瓶颈,除了不断地培训新炮兵之外,对于现在有限的炮兵该如何安排,军警部里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认为应该首先立足于防御,反正近期也没有对外的战斗,就应该将现有的陆军炮兵优先派遣到岸防炮工事中服役,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现在已经在开始招收海军人员,那么炮兵就应该优先选择上舰,否则造船厂现在拼命赶制的战船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没有炮兵的战船,那跟民船又能有多大区别?

军警部吵得不可开交的同时,海军的兵员征召计划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或许是这次的远征战果起了作用,海军的征兵工作十分顺利,报名的青年人远远超过了军警部事前的估计。军警部预计第一期招收三百名预备水兵,但实际报名人数在三天内就破千了,这还不算那些自愿从民船水手转为战船水手的人员。

海运部在这次的海军筹备工作中充分配合军警部的工作,对下属的水手船员们也作了政策宣传,凡是自愿转去战船服役的人,今后都可享受海汉民团士兵的同等待遇,不管是收入、伤亡抚恤、劳工积分等等,都要比现有的待遇上浮一个台阶。对于这样的诱惑,自然有不少胆大之人选择了转行进入海军系统——反正都是在海上行船,冒的风险也是一样,但海军阵亡抚恤金可比民船水手高了若干倍啊!

二月二十五日,安南战后运来的第一批移民抵达了胜利港,装了整整八条大船。按北越所提供的数据,共一千四百余人,其中青壮男子就超过千人。丝毫不出意料的是,这批移民中的八成都是此次南北大战中的南方战俘人员,每十人用绳索捆成长串,下船时场面堪称壮观。

这次的南北大战中,北越最后俘获的南越参战人员超过万人,而升龙府方面肯定不会浪费粮食白白养活这些人口,正好与海汉方面有每月提供两千人口的合作协议,于是这些人的最终流向多半都会去到穿越集团的控制区。除了胜利港之外,黑土港也会少量接纳一些战俘人口,分配到那些较为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去,例如对人性毒害性极强,制作煤焦油的作坊。

好在执委会早就接到了驻越部队的报告,提前扩建了劳改营,并且在胜利港与田独工业区之间专门修建了一个劳改营分部,这次运抵胜利港的战俘人员,绝大部分都会被分配到新劳改营服苦役,他们的工作就是参与修建两地之间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

胜利港——田独之间的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全长约九公里,单线铺设轨道,为降低施工难度,整条线路全部位于田独河西岸,避免了架桥的麻烦。为了方便来往错车,中间在三公里、六公里的距离上会修筑两段双向复线通道。二期工程会完成复线化建设,并且将轨道延伸至榆林半岛的西端,覆盖整个胜利港港区。整个工程规划的预计工期原本是八个月,不过在与北越达成移民输送协议之后,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建设部已经开始采用了多点同时施工的方式,预计可以将工期缩短至五到六个月之间。

截止二月底,轨道交通线的工程进度已经完成大约60%,建设部也想方设法在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力争能够在四月一日穿越周年庆的时候举行工程竣工仪式作为献礼。

由于在穿越之初的几个月里,建设部就下了大力气修通了道路,虽然只是普通土路,但也给现在的轨道建设工程减少了不少的工作量,主要就是堆筑碎石路基,铺设枕木和轨道。在完成轨道铺设之后,修路的劳工们还得将现有路面进一步拓宽,因为建设部的下一步计划还要对两地之间的普通路面进行整体固化处理,以加强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避免在每年的雨季中都需要抽调大量的人力来对道路进行维护。

在大量引进战俘及海外劳工之后,穿越集团的建设工程用工成本也迅速下降。原本参与这些基建工程的几乎都是归化民,而非归化民的使用耗费只有归化民的五分之一不到,这样一来,整个工程的造价也就大为降低了。而已经在之前练出一些基本手艺的建筑工人们,则被分配到新的工地上,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

住房问题已经是执委会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此之前一直都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单纯的劳动力不足。而从北越源源不断输送进来的人口正好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建设部也终于有能力在多个项目同时施工的情况之下,开工建设所有人期盼已久的个人宿舍。

由于相当一部分穿越众已经被分散委派到胜利港之外的地区,其实现在并不存在穿越初期那种住宿条件紧张的局面,像一号基地内甚至还腾出了七八间活动板房,作为招待外来客商的临时招待所使用。李奈、罗升东这些熟客来胜利港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入住到基地内的招待所里。而普通的穿越众现在也已经从穿越初期的六人甚至八人一间房,逐步变成了两人甚至一人一间的状况。

但作为享受过后世城市生活的这些穿越众来说,活动板房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大家辛辛苦苦来到这里搞建设,也是盼着能够早点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住宿条件就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之一。虽说现在条件有限,不可能给每个人都修一套深宅大院配上百十个家仆,但至少每人都应该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才是。如今建设部主动提出了修建个人宿舍的计划,执委会对这个提案丝毫没有迟滞,当场就全票通过批准了实施——对人员、建材等等的优先使用权评定,甚至还排在胜利港商务区之前,仅次于榆林炮台和轨道交通线而已。

关于个人宿舍的房屋结构,建设部倒是早就准备了好几套方案,最后经过各部门组织投票之后,选择了施工难度相对较低的筒子楼结构。不过相较于另一个时空中的兵营式筒子楼,建设部的方案更类似于快捷酒店的结构设计,每间房面积不大,但都配有单独的卫生间。为了减少工作量,内部的家具、装修等等也都采取统一的标准。

当然如果愿意自己折腾的,也可以先到建设部进行登记,届时建设部也会留出相应的毛坯房交给房主自行打理。不过以目前穿越众所承担的工作量而言,恐怕没人有这个多余的精神去自己装修房屋。

考虑到施工难度和安全性,筒子楼宿舍都只有两层,每层的住房相对分布于走廊两侧,每栋共住四十户人,不管是单身还是夫妇都可分到一套房,有子女者可酌情申请两套房。至于厨房问题,建设部并没有做特别的考虑,毕竟现在全都是吃大锅饭,届时在宿舍区旁边专门修一个穿越众专用的食堂就是了。这样不但方便了大家的生活,而且也能避免集体宿舍中容易出现的用火安全问题。

这样的宿舍虽然还是没有摆脱集体宿舍的性质,但对于在活动板房中住了快一年的穿越众来说,却无异于脱胎换骨的改变。建设部将从三月初开始,在胜利港一号基地与田独的二号基地同时开工修建新宿舍,并且开始组织公开摇号分房。

因为建设速度有限,交房只能分批进行,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时分到新房。为了公平起见,也只能用摇号这种方式来解决供需不足的矛盾了。几乎所有在胜利港地区的穿越众都参与了三月一日至三日的摇号活动,甚至连驻崖办的几个人也特地轮换着分两天回到胜利港来摇号。至于驻北越和驻广州的人员就的确太远了一点,没办法安排参加第一批的摇号分房福利了。

首批福利房共八十套,胜利港与田独各四十套,按照单位驻地的不同,成员们分别参与了两地的摇号。按比例来说,参与摇号人员基本上有四分之一的机率得到福利房,中奖率还是比较高的。

作为领导莅临现场的执委会委员们首先摇号,这也是他们仅有的一点“优待”了。不过执委会这帮人大概是摇号之前都没洗手,居然险些来了个全军覆没,九个人上去摇就只有宁崎一人摇到了一套房。但他也没好意思独享这份荣耀,而是主动当场就转让给了袁若修、朱萍老两口,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在场群众一片掌声。

而田独地区由于单位性质的原因,驻田独一地的穿越众绝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工业部的编制,四十套房几乎被工业部所包揽,工业部也因此而成为这次摇号分房活动的最大赢家。而输得最惨的则是海运部,从头到尾无一人中签,不过海运部这帮人倒也不是很在意,摇完之后嘻嘻哈哈就离去了。毕竟这次不中还有下次,无非就是多等两个月而已,迟早也会有福利房分到自己头上的。

这次所修建的成员宿舍也并非长期标准住房,事实上建设部的图纸库里还有大量的一楼一底独栋住所设计图。不过有鉴于施工量太大,目前还不能作为成员标配来进行推广。而且按照执委会的长远规划方案,田独和胜利港都并非今后的主要商住区,现在大兴土木,几年后还是会面临集体拆迁的问题,没有必要费那么多的工夫。倒是现在修建的这种筒子楼,今后还可以逐步增加,作为归化民的职工宿舍来使用。

除了这两处宿舍楼工地之外,港湾东边的军营区也开始破土施工。由于今年内的扩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军警部预计年内的作战人员编制会从现在的不足千人的规模扩张至少一到两倍,届时现有的营区就无法驻扎太多的人员。现在既然在建材、劳力方面都有了比较稳定的供应,军警部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打算自行修建砖石结构的军营宿舍,标准就按照现在的筒子楼宿舍来,只是居住密度要大上几倍了。

盐场公社的技改及扩建工程近期也已经告一段落,按照盐场大总管安西提供的数据,目前胜利港盐场的月产量已经能达到350吨上下,年产量有望保持在4000吨以上。如果以同时代的生产能力来衡量,这简直就已经是天文数字,满足整个海南岛的民用食盐已经绰绰有余了。几个月之前难以兼顾的大陆和北越的食盐市场,现在也基本能够松开口子,逐步提高供应量了。

不过相比之下,去年十月才开始开发的铁炉港显然进度要慢得多,截止目前虽然已经成了两个公社,并迁入了上千移民,但盐场建设的进度并不是很快,目前的产量还没达到胜利港盐场在扩建之前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铁炉港距离胜利港较远,很多生产工具和材料都不得不从胜利港通过船只运往铁炉港,一来一去之间就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另外在出兵讨伐南越这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海上运力紧张,铁炉港方面的物资供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盐场建设工程的停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炉港的两个公社一边修建盐场生产设施,一边也在修筑向西的山谷通道。只要早日能够修通这条长约七公里的陆上通道,那么铁炉港就可以直通田独,今后的物资运输所需时间至少能比现在减少一半。

除了铁炉港的移民之外,还有一拨人也参与了这条山谷通道的建设工作,这就是从内陆山区搬迁出来的符山峒山民。按照与执委会的协定,符山峒的数百户黎人被安置到田独与铁炉港之间的这道山谷中定居,由民政府负责提供给他们生活所需的物品和粮食,农业部指导他们在这里开垦山林,种植各种山地经济作物。执委会同时也鼓励他们参与通往铁炉港的道路修建,以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作为他们的劳动报酬。单以劳动力成本而论,这些迁居出来的黎人简直跟劳改营的犯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这条山谷通道之外,黎人们同时还在开辟出另一条通往亚龙湾农业开发区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同样是从田独出发,终点是胜利港与铁炉港之间的亚龙湾临海平原。从长度上说,这条通道比田独通往铁炉港的路线短了将近一半,但地势要稍微复杂一些。而目前亚龙湾农业开发区已经靠着前期迁入的近千移民,开垦并种植了面积两千多亩的农作物,其中以农业部特别看重的甘蔗为主。

按照农业部的发展规划,今后在亚龙湾开发区至少保持两到三个公社的人员编制,并逐步将这片临海平原建设成三亚附近最大的蔗糖产区。

通过参与越南内战,大量从越南引进劳动力,在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中,穿越集团正逐步摆脱人力资源瓶颈,加快建设步伐。胜利港地区现在虽然还不敢说是铁板一块,但这里由于穿越集团的存在而营造出的特殊社会环境,已经开始随着各种建设项目的进行逐渐突显出来。

热门小说推荐
盛世权宠

盛世权宠

世人皆道,凉国丞相爱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夺了自己君王之妻。世人皆言,昭国太子宠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颠覆了凉聿二国。可最后,他眼睁睁看着她死在自己面前,而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若有来世,愿永不相见。她爱极了他,亦恨极了他。宋清欢觉得自己的人生像开了挂。执行任务身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一国帝姬。...

一窝三宝,总裁喜当爹

一窝三宝,总裁喜当爹

爸爸跳楼自杀,妈妈摔伤成了植物人,钟浈被迫签下合约,与陌生男人生孩子,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对龙凤胎,谁知混乱中她又再次阵痛!原来肚子里居然还有个宝宝存在!她大喜过望,带着仅余的小儿子远离这座城市,三年才敢再回归,万万没想到,缘分的帷幕又一次拉开...

我有五个大佬爸爸

我有五个大佬爸爸

被师傅捡来的小和尚五岁了,该下山找爸爸了。小和尚软软抱着一只小狼崽,迈着小短腿儿冲过去就抱着自己爸爸的大长腿奶声奶气的喊道爸爸!一声爸爸,喊得五位大佬...

废柴小兽妃

废柴小兽妃

她是21世纪暴力雇佣兵,却在一夕之间穿越魔幻世界,成为花痴加废柴五小姐!楚家五千金不学无术,狗屁不通,半近痴傻,却是天生修炼斗气和魔法的绝佳体质!一招穿越,十世记忆,雇佣兵逆袭变身!辱我?揍之!骂我?揍之!以暴制暴,上演绝世嚣张!穿越之前斗气魔法什么都不行?楚柒冷笑!穿越而来,这一世她必将站在世界的巅峰,笑傲天下!...

超神宠兽店

超神宠兽店

万订爆款,火爆爽文有一刀斩杀黄金巨龙的低等骷髅种有身怀十大宠兽秘技的看门土狗更有自称为神的打工妹这是一个得到系统开店,在破碎远古培育宠兽的故事。当荣光覆灭,血脉逆流,昔日的存在将再度回归,一切都是毁灭!...

六十年代白富美

六十年代白富美

夏晓意外重生到六十年代,成为了生产队的一枚小知青。因缘得了个空间,灵泉玉水,养鸡种菜,却不敢用。现下人人面黄饥瘦,她若把自己养成白富美,不得作死。夏晓仰天长叹,这真是另人心酸的惊喜啊!有完本书雍正小老婆贵女拼爹重生之幸福向前看交流群号。...